貴州民大學子學成歸國:積極參與中老鐵路建設 搭起兩國友誼之橋

“歡迎各位嘉賓蒞臨中國援老撾郵電技術學院項目開工儀式,我是主持人言希……”
4月25日,老撾全國首個郵電類院校在該國首都萬象正式開工。活動現場,一位老撾籍小伙身著白色西裝、黑色西褲,一口流利的中老雙語,引得現場嘉賓紛紛贊嘆。
這位小伙的中文名叫“言希”,2019年畢業於貴州民族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現就職於老撾當地的萬象鯤鵬實業。
言希在中國援老撾郵電技術學院工地。
3年來,言希曾先后與數個中國援助老撾工程項目建設,包括中老鐵路建設以及中國援老撾郵電技術學院項目。
2021年12月3日,“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通車運營。回憶過往,言希仍然難掩激動之情。
曾經的貴州求學之路,言希至今歷歷在目。校園裡,櫻花大道落英繽紛,令他心曠神怡﹔操場上,酣暢淋漓的足球比賽,令他心馳神往﹔步行街上,琳琅滿目的中國小吃,令他回味無窮。
“讀書時曾不理解,為什麼老師不能容忍出現哪怕0.1毫米的誤差。工作后才明白老師上課時提到的中國古語‘失之毫厘謬以千裡’的真正含義。”言希說,在貴州民族大學求學時,專業老師嚴格的要求,不僅讓他在專業提升上獲益良多,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他對專業的敬畏感。
言希在中國援老撾郵電技術學院工地。
回憶在中國那段難忘的求學經歷,言希笑著講述因為上課遲到,被老師“罰”唱歌的經歷,以及和中國同學、留學生一起舉辦活動的各種趣事。但最讓他難忘的,還是在求學過程中,老師們給他留下的守時、嚴謹、尊重的深刻印象。
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也讓言希剛畢業回到家鄉,就順利入職在老撾鋼材建筑領域擁有較大市場份額的企業“鯤鵬實業”。
“言希,快來!”“哎,好的,馬上過來……”
2020年4月,中鐵建設承建中老鐵路國外段站房工程,鯤鵬實業成為其合作伙伴,而憑借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扎實的專業功底,言希也成為該公司現場唯一負責人。
長期以來,老撾一直缺少既懂中文又懂建筑的專業人才,這無形中增加了中老建筑團隊在交流溝通上的難度。於是,言希剛畢業1年,就成了中老兩方企業的“香餑餑”。
不僅要擔任現場400多名老撾籍員工的技術培訓翻譯,還臨時被委任為鋼結構施工老撾方現場負責人。為確保高質量完成項目,言希每天工作接近12個小時,時常忙到深夜。
“在工作合作中,經常有人說,我的做事方式更像一個中國人。”言希說,雖然整個過程十分辛苦,卻也更真切地體會到“安全、高效、時間”對中國工程建設的意義。
如今,中老鐵路通車已一年多,在促進雙方在交通、旅游、投資等方面互聯互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言希舉了一個例子:從萬象到朗布拉邦,開車需要7個小時,但是搭乘中老鐵路隻要2個小時。
言希(右)在貴州民族大學畢業典禮。
2021年,老撾開始大規模普及4G技術以及智能手機應用。然而,老撾至今沒有一所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院校。今年年初,“中國即將援建老撾郵電技術學院”消息一出,言希就找到自己的“中國師傅”、援老撾郵電技術學院項目總工程師馮登,主動提出參與項目建設,擔任項目團隊翻譯,並負責教學樓鋼結構屋面施工。
“當我得知這個項目會由中國企業來幫助我們完成,我非常高興。”言希說,中方工作人員非常負責,相信這個工程建設好后,一定能為中老兩國培育更多技術人才,推動老撾教育發展。
據了解,該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正處於基礎施工階段。不只是言希,還有20余位曾經奮戰在中老鐵路建設過程中的老撾籍員工,也都重新回到了項目團隊。
言希表示,學院建成后,希望能有更多中國計算機領域專家學者到老撾授課,讓老撾培養出更多本土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老撾互聯網行業發展水平。
如今,在言希強烈建議下,言希的妹妹李靜美正在貴州民族大學攻讀旅游管理專業。未來,言希也想回到母校,攻讀管理學專業研究生,為將來自己創業,打牢理論基礎。
言希說,希望越來越多老撾人能到中國旅游、去貴州讀書,成為中老兩國之間溝通合作的媒介,為中老工程搭建友誼之橋。 (文/賴盈盈、高航 圖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