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師生參加首屆鄉村共建設計競賽

為把課堂教學與服務地方深度融合,以專業助力鄉村振興,近日,貴州民族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3名師生赴黔東南州劍河縣加禾村參加首屆鄉村共建設計大賽,完成43戶村民民居環境提升改造設計,用專業回應當地群眾的急難愁盼,以實際行動繪就美麗鄉村藍圖。
本次比賽由貴州省鄉村振興暨農村社會事業專家咨詢委員會主辦,競賽以“陪伴共建,協商共治,合作共享”為宗旨,由設計師與村民共同制定“一戶一策”改造方案,以輕介入方式引導村民自主開展農房微改造,改變鄉村,改造“別人干,村民看”的方式,使鄉村建設真正成為村民自主參與建設的活動。
在為期8天的活動中,學生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沉浸式”體驗村民生產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習慣,深入了解村庄整體布局、人居環境現狀及村民的實際需求,積極發揮專業特長,在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對村民民居進行環境提升改造設計。同時,在緊張的設計工作之余,該院師生還協助村民完成一棟小型危房拆除工作,以實際行動參與鄉村共建行動。
師生在加禾村合影。
“以前在學校,我們是紙上談兵。這次參加共建設計競賽,是真正地參與到實踐中。”建筑工程學院2018級建筑學專業的吳玉慶說,“參加這次鄉村共建設計競賽是一次非常好的實踐。我們每天晚上都要開總結交流會,競賽組委會的各位領導會分享他們對鄉村振興的認識和經驗,這讓我們對鄉村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通過參加這次共建設計競賽,讓我和一起來的同學們都學習了實踐經驗,獲得了成長。”
建筑工程學院2018級建筑學專業的李珊表示,參與這次將課程教學與服務地方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讓自己收獲良多。“在做鄉村建設設計的時候,要跟著村民的需求或者跟著鄉村發展的進程走,做他們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做認為他們應該有的東西。”
師生與村民充分溝通。
建筑工程學院帶隊教師羅珺方表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學院從課堂教學到實踐的安排都有相應調整和傾斜。在二年級開設了鄉村小型民宿改造設計課,三年級開設了村庄整體改造設計課。通過開設鄉村設計課,讓同學們了解鄉村,熱愛鄉村,進而培養鄉村建設人才。此次鄉村共建設計大賽之行,學生們的這種認知和情感更加深刻。師生與當地村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相約對后續實施工作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持。”
建筑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何璘表示,鄉村共建是一種全新的模式,豐富了教學課堂,更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年來,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的使命延續到實踐育人工作之中,把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課堂教學與服務地方深度融合,創新性的將課堂搬進田間地頭。接下來,學院將深入貫徹落實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圍繞貴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堅持培育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青年學生,賦能全省鄉村振興。(文/ 楊躍華、葛夢菲 圖片由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提供)
師生開展方案研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