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駐村書記:講好黨政策 傳遞好聲音

如何進一步推動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是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連日來,貴州民族大學派駐鎮遠各村第一書記充分發揮好基層“領頭雁”作用,聚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帶頭開展宣講,採取面對面方式將黨的好聲音、好政策傳遞到千家萬戶。
選派“小隊伍”激活宣講“大能量”。報京鄉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隊伍小、力量精、覆蓋廣的優勢,以群眾的視角、接地氣的語言、聽得懂的道理、講故事的方法,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送往最基層。這幾天,在屯上村,大家聽到第一書記尹雲厚宣講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身著侗族服裝紛紛自發前來聽講,尹雲厚側重“小話題”反映“大主題”。注重“微言大義”,從小處著手,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設置成“發展”“農技”“產業”等微話題,結合群眾需求,採取你問我講的方式,把群眾關心的每個小問題講清講明講透,為基層群眾送去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的“精神食糧”。
貴州民族大學駐報京鄉屯上村第一書記尹雲厚說:“屯上村通過多種形式宣傳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如集中會議宣傳、廣播宣傳、院壩會、入戶,把黨代會精神進村入戶,我作為屯上村第一書記認真學習領會省黨代會精神,深刻貫徹黨代會精神,更加努力履行好第一書記職責,多做好事、實事,把屯上村黨建、產業、文化、生態、鄉村治理工作推進更上一層樓。”
屯上村村民周許蘭說道:“聽了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的宣講以后,我倍受鼓舞。近年來,黨委政府為我們農民的發展投入了很多的政策資金支持,現在村裡路通了、燈亮了、產業也有了,我們村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在報京鄉報友村,第一書記牟勇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當地的民族特色、民族風俗融入其中,將宣講內容和當地發展實際緊密結合進行了生動的講解,實現宣講效果入心、入耳、入腦,受到群眾一致喜愛。
報京鄉報友村村民周蘭香說:“近年來,我們報友變化很大,產業路和入戶路都通了,小米、辣椒種得越來越多,我們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聽了省黨代會宣講以后,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要把日子過得更好。”
貴州民族大學駐報京鄉報友村第一書記牟勇忠說:“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接下來我將和村兩委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省黨代會精神為指導,全力抓好報友村產業發展,如小米、辣椒種植,稻田養魚,養牛、養羊等產業,同時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如產業路、人飲工程等,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近日,貴州民族大學駐金堡鎮冽洞村第一書記羅霄通過院壩會宣講的形式深入村寨宣講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在宣講過程中,羅霄圍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的概況、背景和意義,帶領大家回顧貴州過去五年的奮斗歷程、取得的成績和關乎群眾的民生問題、政策導向,用通俗易懂、更接地氣、更有溫度的語言,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傳遞到群眾心中,現場不時響起熱烈掌聲,氣氛十分活躍。
目前,貴州民族大學派駐鎮遠的10名駐村第一書記和2名駐村干部共計開展宣講30余場次。(圖/文 陸承林、邰昌元)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