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鐵牛”田間奏歡歌

——農機作業助力鳳岡農業現代化發展按下“快進鍵”

2022年05月23日08:31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傳娟 劉藍嬰

放鴨子、撿田螺、摘水果……5月中旬本是農業生產的繁忙期,而鳳岡縣進化鎮臨江村村民朱德毅卻很悠閑。

吃過午飯,朱德毅開著轎車沿平整的村道,帶著記者前往秧苗田。路邊“發展農業機械化,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標語十分醒目。

“好幾天沒來看,這個秧苗長得更好了。這些秧苗都是鎮裡的農機具栽種的,再過段時間就可以移栽。”看完秧苗,朱德毅又開著車,去看他養的鴨子,“現在種地不用操心,從耕地到育秧到移栽、收割都是用農機具。”

朱德毅的這份悠閑,得益於鳳岡縣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的舉措。

地處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的鳳岡縣,屬於典型的丘陵山區,農村耕地土地分散,地塊形狀各異,農業生產規模化、設施化、機械化水平不高,播種收割、施肥打藥、產品運輸等每個生產環節都全靠人力。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近年來,鳳岡縣大力推廣各類農機具,推動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

素有鳳岡縣“小魚米之鄉”的進化鎮土壤肥沃,地勢相對平坦,水資源豐富,全鎮耕地面積78145畝,水稻種植面積近3萬畝,是鳳岡水稻種植大鎮,出產的“臨江牌”優質大米暢銷全國。但在2009年,家鄉田地出現了缺人耕作的局面,原本在外務工的朱德毅毅然返回家鄉,重新拿起了農具,並在當地政府惠農政策的支持下,流轉了村裡百余畝田地,開始種植水稻,並在后續發展中逐步購入了旋耕機、水稻收割機等農具。

“以前,光是整田和育苗環節,就需要半個多月。今年,縣裡統一購買社會化服務,免費提供機械化播種和機械化插秧,我們隻需准備谷種和沙土就行,整田和育秧兩三天就可以搞定。”朱德毅說,機械化作業比常規種植畝均增產10%左右。

依托政策扶持和科技賦能,目前,朱德毅已在全鎮流轉土地500余畝,擁有各類農機30多台,正是這些“得力干將”讓他成為了進化鎮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和農機擁有大戶,而他以前使用的木犁、磨耙、斗房等老農具,早已進了村裡的農耕博物館。

“2014年,我開起了農家樂,我們種出的稻谷除了自銷外,大多賣給來農家樂吃飯的客人。新米上市時,每斤能賣10元至15元。”依靠“稻—煙”輪作,朱德毅每年輕鬆入賬百萬元。

老農具“退休”,新農具“上崗”。大型旋耕機阡陌馳騁、水稻育秧播種機轟鳴作響、起壟覆膜一體機來回穿梭……這幾年,在惠農政策的帶動下,各式各樣的新農具,陸續走進鳳岡農村,耕牛變“鐵牛”,轟隆隆的農機聲奏出動人的農耕“交響曲”。

截至目前,鳳岡縣共有農機總動力達40.2萬千瓦,有各類農業機械19528台。全縣通過以地定機、以業定機、以量定機,組織成立農機服務大隊1個、中隊14個、分隊67個,覆蓋全縣14個鎮(街道)的66個行政村及社區。

為讓更多新農具駛入千家萬戶,鳳岡縣還對一些基本農田進行宜機化改造,在一定農田區域內,採用工程技術措施,對零散、異形、坡度較大的田塊進行“小並大、短變長、彎變直、陡變緩”改造,並完善田間道路及配套水系,使農田適宜農機作業。

“下一步,我們將做好秧苗的田間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並組織全縣做好稻田翻犁准備工作和農機手技術安全培訓,充分利用時間差,打好全縣農機具的統籌調度,搶抓進度,不誤農時,確保糧食生產有序。”鳳岡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農村發展中心主任賀永波說,鳳岡縣正籌備在全縣成立一個農機總社、各個鎮(街道)成立農機分社,並通過政策補助,提升農機擁有量,提高主要農作物的機械化率,逐步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