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民族大學“奮進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系列報道

貴州民族大學朱嬈:把音樂獻給我熱愛的這片土地

2022年05月19日15:11 |
小字號

十五載深耕教學第一線、專業最前沿,兢兢業業、潛心鑽研,從一名年輕教師逐漸成長為貴州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聲樂系主任、青年教學骨干、學術骨干和貴州省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朱嬈捧著一掬熱愛和執著不斷踐行著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在此期間,她曾代表學校參加各類國內外聲樂大賽,獲得諸多殊榮,如榮獲意大利貝裡尼國際音樂比賽、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比賽、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貴州專業文藝獎、全省“多彩貴州”歌唱大賽等一、二、三等獎。取得如此驕人成績,朱嬈說:“無論到多大的舞台,我始終記得我是貴州大地成長起來的青年歌唱家。我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份事業,熱愛我的學生們。”

堅守師者初心,涵養教書育人情懷

在十五載教學工作中,朱嬈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組織會議、專題研討、講座培訓、社會實踐、舞台表演等形式,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切實幫助每名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為學唯真,本正藝高。德藝雙馨的人,路才能越走越寬。我希望我的學生不僅要學好知識、在‘藝’上多充實自己,還要學會做人的道理,擁有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的家國情懷。”朱嬈告訴筆者,這也是恩師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劉媛對她的諄諄教導。“我的母親給了我生命,但是劉媛老師是給我第二生命的人。飲水思源,劉媛老師就是我藝術事業的源頭。”“恩師劉媛那份對音樂的執著、對學生的關懷、對事業的追求,深刻地影響著我。在恩師的影響下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我把它又教給我的學生,我想這就是一種傳承吧。”朱嬈說。

在恩師劉媛的影響下,朱嬈深知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堅持“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教學理念,十多年來持之以恆加強專業學習和文化提升,每年都會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音樂大師班學習,同國內外專家交流探討美聲唱法、聲樂技巧等。2016年,她剛剛生完二孩一個月就返回到工作崗位上,在她心裡除了年幼的孩子,還有自己的學生和專業。孩子四個月時,她就前往星海音樂學院進行訪學,師從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楊岩教授。為了不影響學生的課程,她每周往返於黔粵之間,這樣一跑就是四年。在往返的高鐵上,刻苦的朱嬈爭分奪秒,記詞、背譜、糾錯,一樣不落。在日常的學習中也是勤奮超過他人。四年下來,她得到了楊岩教授的充分認可。2018年10月,朱嬈在貴陽大劇院成功舉辦“秋聲·感恩”獨唱音樂會,得到了業內專家們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評。

“秋聲·感恩” 朱嬈獨唱音樂會現場。

堅定學生為本,全力促進學有所成

作為一名老師,朱嬈一直都對自己的學生嚴格要求,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決不降格以求。

朱嬈要求學生在專業學習上穩扎穩打,在夯實地基的基礎上蓋起聲樂理想的萬丈高樓。她要求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上課記筆記,堅持閱讀名著及專業理論著作。鋼琴一旁的錄屏設備是朱嬈督促學生練琴演唱的必需品,她為學生錄下上課時的演唱視頻並引導他們總結反思。中午的時間,朱嬈也不回家休息,留在學校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一堅持就是十五年。正是在她的日復一日的悉心教導和嚴格要求下,她的學生專業成績在每個班都名列前茅,每年都有學生考上研究生,培養的研究生現在有的都已成長為高校教師。所培養的學生在各類專業競賽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經常有學生說,中學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上大學后會變得如此努力地學習,把“學渣”轉變成了“學霸”。

生活中,朱嬈無時無刻都在關心學生們的生活和思想,對學生關心愛護、噓寒問暖,成為了學生們的“知心大姐”,甘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和知心人。在朱嬈的手機裡,有個名為“朱饒的寶貝們”的微信群,群裡是她教過已經畢業的所有學生。“我們至今保持著密切聯系,逢年過節年大家會在群裡相互問候,誰取得好成績也會第一時間分享,大家就像朋友一樣。過去,我是他們的老師,如今,他們一個個在不同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實現青春價值,就是我的驕傲。”朱嬈欣慰地說。

堅持文明互鑒,挖掘傳承民族文化

作為貴州大地成長起來的青年歌唱家,朱嬈始終捧著一掬對音樂的熱愛,一掬對家鄉的情懷,為時代而歌、為人民而唱,以匠心精神傳承貴州多彩的民族文化。

朱嬈多次在各類聲樂比賽中演唱貴州原創聲樂作品,如《美麗貴州》《黃果樹瀑布》《祝福你,馬嶺河》《藍色烏江》等。這些作品將貴州瑰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演唱每一首歌曲時,祖國、家鄉是朱嬈扎在音樂裡最為深沉的根。2018年,朱嬈作為主演之一受邀參演中國首部苗族英雄史詩合唱劇《亞魯王》。該劇所講述的,是西部苗人由遠古時代苦難遷徙歷經千百年征戰而后終於安居樂業的故事。朱嬈告訴筆者,《亞魯王》的成功演出,是對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有力宣傳,受到了前來觀看的全國各地的音樂大師及觀眾一致肯定。

2018年,朱嬈(左)作為主演之一受邀參演中國首部苗族英雄史詩合唱劇《亞魯王》。

“在貴州這片土地上,特別是在民族地區的民族高校,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怎樣培養學生?如何實現民族音樂的守正創新,如何在傳承民族音樂中借鑒西方優秀音樂文化成果?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作為聲樂系主任,朱嬈帶領著團隊,在培養方案、課程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在不打破少數民族原有演唱特色的基礎上,將美聲唱法、西洋演唱方法融入到教學中,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繼承和發展上不斷探尋民族音樂新的創作和演唱路徑。

在管理系部工作上,朱嬈充分發揮經驗豐富優勢和表率示范作用,任勞任怨、扎實工作,不斷創新系部管理方式,鼓勵青年教師加強專業學習,通過組織教師開音樂會、參加說課競賽等形式,幫助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聲樂系整體師資力量,不斷努力打造一支既能上舞台、又能上講台的綜合過硬師資隊伍。2022年,朱嬈帶領團隊申報省級一流聲樂課程,目前已獲學校推薦上報。

“作為民族高校的教育者,我將帶著我的團隊以匠心匠藝匠品精神將時代要求、價值引領、文化導向植根於聲樂人才培養中去,充分發揮民族高校和貴州民族民間的藝術特色優勢,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於立德樹人的過程中,用精湛的教育教學水平以及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聲樂人才而努力,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學而奮斗。”朱嬈說。(文/楊雪、蘭心、雷程 圖/受訪者提供)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