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聯播

織金南瓜香飄海外

2022年05月16日08:59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杏

日前,記者走進織金縣牛場鎮岩寨村大元上蜜本南瓜種植基地,隻見120多名村民正在播種蜜本南瓜。栽植、澆水、覆膜……現場熱火朝天而又井然有序。

岩寨村海拔高,光照足,晝夜溫差大,適宜南瓜種植。目前該村南瓜種植面積超過1200畝,產品個頭大、顏色紅、口感脆,很受市場青睞。

可就在前幾年,同樣是南瓜滿地,大家卻滿面愁容——產量不錯,就是賣不上好價錢。

守著南瓜地,過著窮日子,村民們很無奈。好資源為什麼沒有發展出好產業?大家細細一想,認為是一家一戶種植,南瓜品種雜亂、商品率低,難以應對市場變化。

“老天爺給了咱們這片土地,不信它長不出‘搖錢樹’!”畢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織金縣委書記楊樺認為,隻要想清楚、放手干,就一定會有成果。

面向市場引進龍頭企業、優化品種是第一步。

“岩寨村山清水秀,南瓜一大片,証明這裡的土壤氣候確實適合其生長。隻要選對品種,就大有文章可做。”

“這裡的‘酒’是香,但酒香也怕巷子深,還要看怎麼把產品推出去。我們廣州企業對南瓜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2018年底,在織金縣委、縣政府主持召開的研討會上,參與東西部協作到織金考察的廣州商人曾愛生一提出自己的想法,就獲得了陣陣掌聲。

曾愛生當年便成立貴州省織金縣農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6500萬元在織金三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了集蔬菜加工、冷凍、保鮮、烘干、庫存、運輸和銷售一體化的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加工園區。

經過市場調研,公司決定推廣種植市場前景廣闊、經濟價值高的蜜本南瓜。

“深加工對南瓜外觀要求不高,隻要求重量在2.5公斤以上。我們每年收獲的南瓜中有部分賣相不好,但質量不錯,深加工便可充分利用這些南瓜。廣州企業訂單需求大,南瓜產業可以在全縣各鄉鎮鋪開。”有了龍頭企業支撐,楊樺踏實了。

種南瓜,知識也要更新。縣裡積極牽線,把專家請進村,講市場、教技術。村裡的“土專家”扎根南瓜園,通過培訓課傳授栽培和水肥管理等技術,推進該縣南瓜種植標准化發展。

今年,牛場鎮通過土地入股和群眾自行參與的方式,計劃種植1萬畝蜜本南瓜。其中,2000畝由集體聯合社種植,其余8000畝由28個村級合作社完成。在種植之前,牛場鎮就與種植戶簽訂了每公斤0.9元的保底價訂單合同,極大提高了大伙的積極性。截至今年4月初,全鎮已完成6000畝南瓜標准化種植。

在加工園區,工人把回收的南瓜運上生產線,通過清洗、甩籽、分塊、切割等程序后,一個個南瓜變成了南瓜丁、南瓜條、南瓜皮和南瓜子。在產品精加工車間,有殼智能生產線將南瓜子挑選、分選、脫殼后,再傳送到無殼智能生產線,進行清洗、去雜質、除細菌,精選出優質南瓜子。

在無塵車間,包裝完畢的南瓜條被工人抬上集裝箱。“下午,滿載32噸脫水南瓜條、貨值6萬余美元的集裝箱,將搭乘專車經廣西北部灣港中轉后,原箱出口至韓國仁川。”曾愛生說,今年以來,公司已和韓國多家農產品公司簽訂了價值達1000萬美金的供貨合同。

目前,公司在織金縣建有1276畝的蔬菜大棚示范種植基地,15.31萬畝訂單南瓜種植覆蓋織金縣30個鄉鎮,農戶每畝地純收入1300元以上,帶動4萬多名村民增收致富。

“我在加工廠務工好幾年了,每天工資100多元,農忙時收入更高。”來自三甲街道的村民吳世敏說,產業的發展,讓他不用再外出奔波,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致富。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