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仙源鎮:春耕路上不“拋荒”

春回大地,草木返青。為守住耕地底線,習水縣仙源鎮搶抓春耕有利時節,多措並舉,統籌謀劃,全力開展撂荒地整治復墾工作,讓“沉睡”的土地醒過來,爭取把撂荒田變成豐收田。
復種的撂荒地。
“今年我們撂荒地准備種植玉米,如果來年我們去考察有好的種植項目,就要盡量引進來,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習水縣仙源鎮大獐村黨支部書記周龍弛說。
習水縣仙源鎮大獐村利用春耕有利時機,通過大量入戶調研,歸納梳理,根據不同類型,提出了“自種模式、流轉模式、支部+合作社+農戶”三種治理模式。在撂荒地的整治過程中,逐地塊建立台賬,確定責任人員,採用人機結合的方式,開展割草、旋耕和平地整地,為撂荒地整治創造了前提條件。
復種的撂荒地。
從3月20日起,習水縣仙源鎮明確每周必須選3-4個點組織班子成員、包村工作組長、各村相關人員進行交流學習,觀摩會上“點長”負責介紹,相關領導進行點評、明確下步工作方向。
“回去了過后我要組織村兩委班子對各個組進行宣傳,把我們的撂荒地切實利用起來,按群眾自己的意願,種上適宜的糧食種植項目。”習水縣仙源鎮騎龍村黨支部副書記項華明深有感觸地說道。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點。
早在2021年年底,習水縣仙源鎮在總結農業產業工作的同時,組織相關領導班子成員和各村支部書記召開農業產業發展座談會,形成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3000畝、訂單有機高粱2000畝、訂單辣椒1100畝、訂單密本南瓜1050畝、訂單紅薯600畝、糯玉米1000畝、訂單皇竹草200畝及蔬菜產業1000畝的產業布局,將撂荒地變成將來的豐收田,穩步推進糧食作物種植,守住糧食生產安全線。
習水縣仙源鎮人大主席范美林表示:“全鎮目前排查了2000多畝的撂荒地,確保全鎮每一塊撂荒地都要進行復種,保障糧食安全,實現全鎮今年的糧食和蔬菜增產2000萬元左右。”(文/圖 稅會靜、陳強、王忠偉、周心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