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湖:打造15分鐘“文體圈” 讓幸福觸手可及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自貴陽市全力推進實施“一圈兩場三改”建設工作以來,觀山湖區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15分鐘生活圈”的基礎上,積極打造15分鐘“文體圈”,把形式多樣的文化生活送到了群眾家門口,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和美好期待。
如今的觀山湖區,小區院落環境煥然一新,社區功能愈發健全,居民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點滴變化折射出的是“圈內人”觸手可及的幸福。
文學、歷史、藝術……一周三次、每次三小時的閱讀時光是盧用和的“必修課”。今年70歲的盧用和,是觀山湖區世紀城社區居民,常年堅持閱讀已有十余年的時間。“過去轄區閱讀場所數量少,設施也簡陋,所以我習慣到市區的新華書店閱讀,但光是在路上的時間就要一兩個小時。”盧用和回憶道。
去年3月,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閱·世紀”城市書房正式揭牌向市民開放。書房的建成讓盧用和倍感興奮:“這兒離家近,環境好,書的種類也多……”盧用和的“閱讀之路”也因此由從前的兩小時公交行變為如今的十分鐘步行。
城市書房是圖書館閱讀空間的延伸,也是圖書館概念在市井街巷的延伸。它在觀山湖區的生根發芽,不僅提升了文化氛圍和城市品位,也讓更多群眾就近就能享受閱讀時光。
有了文化的滋養,健康的體魄也得跟上。每天一早,家住長嶺街道棲景灣的居民樓阿姨就會前往離家最近的智慧體育健身驛站鍛煉。“步行十分鐘就到,十分便利”,以往不怎麼愛運動的樓阿姨自從發現這個“新大陸”,不僅漸漸愛上運動,還帶動親戚朋友一同參與。“這些運動器械操作簡單好上手,還能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和調節。”樓阿姨對健身驛站的設施贊不絕口。
智慧體育健身驛站的入駐,一定程度解決了轄區活動場地少的問題,給市民群眾提供了更多休閑、運動的選擇。據觀山湖區文體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1年建設該健身驛站以來,全區已建成投用健身驛站4處,2022年也積極申報了室外及室外智能健身房項目10個、智能健身驛站項目5個。
文體設施“通街達巷”,服務群眾“步行可及”,這份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樣離不開文化服務陣地的建設。
每天清早,在金陽街道帝景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時常傳出歌聲、樂器聲、歡笑聲。65歲的社區居民楊康全在該中心的培訓教室練習管樂演奏,“有專門的場所和專業的老師,練習累了,還能到一旁的教室和街坊鄰居下下棋,我們的文娛生活豐富得很!”
據了解,早在2020年底,觀山湖區已實現3個鎮7個街道,133個村(居)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基本文化服務開放項目和設施齊全,綜合文化站實行全年無休對外免費開放,排練廳、圖書室每周開放時間超42小時,2018年至2020年紙質藏書總量269369萬冊……實現了各村(居)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廣電網絡、體育健身等各類公共服務平台及資源的整合、提升,真正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搭建好了平台,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讓群眾生活更有滋味。除舉辦“愛心觀山湖”旅游文化節、“唱支山歌給黨聽”主題音樂會、觀山湖區“永遠跟黨走”系列活動、城市樂跑嘉年華等活動豐富群眾生活外,觀山湖區還大力培育民間文體組織,鼓勵成立文藝團體,打造全民閱讀、全民健身等隊伍,支持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壯大,推動全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目前,已組建民間文藝團隊260多支,每年有上萬人次參加各類文體活動, 全民參與、全民受益的氛圍越發濃厚,為全區全民健身科學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今,觀山湖區15分鐘‘文體圈’已初步形成,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全面建成。”據觀山湖區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鄒玲介紹,今后城區居民步行大約15分鐘,直線距離1公裡左右,就都能到達基層公共文體設施,開展文體活動。如今,得益於15分鐘“文體圈”,觀山湖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改變,觀山湖人的精神面貌更富生機與活力,觀山湖人的生活家園更具顏值與氣質,觀山湖人的幸福感也更有品質與溫度。(葉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