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印江:循環種養拓寬產業路

2022年03月17日08:46 |
小字號

 現代山地生態畜牧業如何在武陵山區做到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通過大力推進圈舍標准化、牧草高產化、飼養規范化建設,逐步實現畜牧業發展方式由傳統畜禽分散養殖向產業化、集約化、生態化模式轉型升級,讓畜牧產業在印江呈現出一種良性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

時下正值牧草播撒好時節,在印江纏溪鎮兩路口村,十余名當地群眾散布在狹長的山谷中,將上百畝的旱地進行深翻,種上甜象草。

2021年,印江為促進全縣肉牛產業長效發展,通過招商引資,成立印江梵淨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兩路口村的廢棄養殖場盤活,建成了一處集肉牛交易、繁育、回收和種草培育推廣於一體的多功能肉牛交易市場,為解決每天牛場交易消耗的草料和高產牧草推廣,該牛場今年扭轉上百畝土地用於種草培育種植。

“出於長遠的考慮,我們改變了以往的種草思維,現在除了自給自足滿足牛場的自身草料需求,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將這塊基地打造成全縣的甜象草種草基地,降低甜象草草種從外購進的成本。”在印江梵淨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代傳航的“牛經”裡,他覺得單是算清眼前的經濟賬還遠遠不夠,更要算清未來經濟賬。

圍繞牧草高產化目標,該縣通過分季節在17個鄉鎮(街道)不同海拔,不同土壤氣候等條件下進行多種牧草的試種,因地制宜引導和發動牧農進行甜高粱、桂木一號等高產優質牧草種植,今年,該縣又採購儲存了10余噸甜高粱種,計劃在4月份陸續發放到部分養殖場中去進行種植。

此外,在圈舍標准化和飼養規范化建設上,該縣在楊柳鎮楊家寨村、中興街道夫子壩村等村寨,相繼建成百頭以上現代標准化養殖場52家。

在這批高標准打造出的示范牛場帶動下,印江的肉牛產業后勁勃發,畜牧業發展方式逐步由傳統畜禽分散養殖向產業化、集約化、生態化模式轉型升級,糞便無害化處理、肉牛集中養殖等為一體的生態畜牧循環經濟更是成為產業發展主旋律。

據了解,2021年,印江肉牛養殖已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產業之一,全年年均發展牧草種植2.5萬畝,產業帶動從業人員2000余人,肉牛存欄7.41萬頭,出欄3.78萬頭,發展肉牛養殖戶接近7000戶,1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400余戶。2022年,印江計劃種草3.5萬畝,全縣牧草種植和肉牛養殖產業已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張麗娟、田林、王東)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