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人文歷史

“仡佬毛龍”傳承人迎來事業春天

2022年03月15日08:33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勇

“沒想到自己還能參與拍攝。”這個春天,對於在石阡縣從事“仡佬毛龍”表演30余年的非遺傳承人代鑫來說意義特殊,因為他迎來了人生中的又一高光時刻。

“仡佬毛龍”是石阡仡佬族同胞的一項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承載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2006年,“石阡仡佬族毛龍節”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讓更多人了解這一文化瑰寶,3月7日,“藝起游貴州”拍攝組來到石阡記錄“仡佬毛龍”從舞龍“玩技”到演唱“念誦”的整個過程。

天剛微亮,代鑫便早早起床整理“家伙”,邀請伙計們來湯山街道的家裡匯合。五老山下公路兩旁人頭攢動,隨著鑼鼓嗩吶等樂器聲響起,代鑫和兄弟們迅速換上服裝,分了分角色,一出好戲拉開序幕。

代鑫介紹,傳統的“耍龍燈”活動由民間自發,在村寨裡由一個或幾個德高望重的人帶頭,大家自願參與其中,自備材料,共同編扎、點綴、繪畫等,一兩天即可完工。代鑫自11歲時便跟隨父輩學習毛龍編扎和表演,2016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但在與毛龍“共舞”30多年后,如今46歲的代鑫也感到了有些力不從心。

“隨著時代的發展,熱衷於毛龍事業的年輕人明顯減少。”代鑫說,耍龍是一項體力運動,更適合青壯年,但現在的娛樂方式更多了,少有年輕人關注、傳承。

“仡佬毛龍”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獨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多樣的社會功能,它是研究仡佬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近年來,在深挖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石阡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指導方針,以政府主導、民間主體、分級負責工作原則全力抓好基地建設、申報情況、傳承模式等工作。

如今,全縣有5所學校設立非遺進校園傳承課程,由相關傳承人入校授課,代鑫也成為了一名“非遺”教師。另外,石阡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廣電局牽頭,把每年農歷正月十一確定為“燈會”,邀請縣內各鄉(鎮)、村、組龍燈隊集中進行舞龍表演,讓“仡佬毛龍”遠揚山外引來各地游客觀賞。

“政府重視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了非遺傳承。”代鑫告訴記者,“仡佬毛龍”就像春天的草木一樣越發枝繁葉茂,他的事業也隨之迎來春天。

2016年,代鑫成立石阡仡佬毛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營毛龍編扎和帶隊表演。“景區開業,文藝活動我們都會應邀參加,另外還與不少學校簽訂了毛龍訂購合同。”代鑫說,公司每年收入可達50余萬元,文化傳承帶動了產業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