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筑巢引鳳”謀發展 “騰籠換鳥”促升級

——納雍經濟開發區全力推進工業發展側記

2022年03月07日10:21 |
小字號

一年春作首,萬事勤為先。隨著春暖花開,各行各業抓緊時間復工復產,搶抓經濟忙。

3月1日上午,筆者走進納雍經濟開發區同心產業園,隻見前來找工作和應聘的老百姓絡繹不絕﹔工廠裡,各種機器高速運轉,工人們在各自的工位上埋頭趕制各種產品﹔企業負責人看著手機裡不時傳來的訂單,卯足了勁統籌調度抓生產……干事創業、搶抓經濟的濃厚氛圍從同心產業園彌漫開來,與經濟開發區裡的煤電工業園、建材物流園、煤化工產業園協同發力,構筑起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4個產業園的106家企業,可為老百姓提供1萬余個就業崗位。發展工業,儼然成了納雍吸納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據悉,2021年,納雍經濟開發區共有入園企業10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57.02億元,實現了“十四五”開好頭和高質量發展起好步的既定目標。

十年“筑巢”:吸引百家企業入駐

為吸引投資、拉動經濟發展,2012年8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納雍經濟開發區正式成立,通過經濟開發區建設,帶動城市路網建設、就地就近解決勞動力就業、加速城鎮化進程,形成產城高度融合發展格局。

納雍經濟開發區按照“一區四園”(同心產業園、煤電工業園、建材物流園、煤化工產業園)空間布局,總規劃面積 42.6 平方公裡,截至目前,建成標准廠房約26萬平方米,建成辦公、宿舍、食堂等配套用房約7萬平方米,在建標准廠房約12萬平方米。

2021年來,納雍經濟開發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抓產業規劃,大力招商引資,做好資產管理,全力以赴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為了完善基礎設施,納雍經濟開發區採取專班負責制的做法,實行周調度工作機制,建成地方專項債券納雍縣產業園區標准產房12.6萬平方米,配套完善供水、供電、供氣、路網、通訊、消防、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將第二批增量配電改革試點項目作為企業減負的重要抓手,組建專班積極推進。充分發揮園區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的平台作用,推行區內與區外差別化政策,確保政策、資金、項目等向園區傾斜,提升園區的吸引力。

為了做好招商引資,延長產業鏈條,納雍經濟開發區制定相關方案,成立3個招商工作專班,結合實際情況,聚焦首位產業,圍繞潛力產業,精心編制了產業鏈全景圖,謀劃招商項目45個。

據統計,2021年招商工作專班外出招商50次,對接企業218家,引進遐品牌內衣西部生產項目、年產60萬雙鞋90萬雙鞋底生產項目等補強輕紡服飾產業鏈條,鴻利工貿飾品生產項目以生產拉鏈、對扣、鞋花等流行飾品延長制鞋業產業鏈條。

同時,著力抓資產管理,提高產出效率。出台了相關制度,加強建設用地、標准廠房、辦公用房、員工宿舍等資產管理,優先安排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帶動就業多、經濟效益好、發展前景好的工業項目和企業供地用房,著力提升土地產出率、廠房利用率、辦公房使用率。規范投資合同內容,把住入園企業關口。從招商引資洽談、簽約、開工入手,嚴把入園企業准入關口,明晰招商引資入園企業責任義務,重點把企業投資強度、安排使用廠房面積、約定實現產值、解決用工就業、完成稅收、用電等指標納入投資合同約定的剛性條款,從源頭上防止企業套取政府優惠政策卻不作為。依法清理“僵尸企業”,維護合法企業權益。嚴格落實國家、省、市相關文件規定,依法依規加大對“僵尸企業”及“佔多用少企業”的清理處置力度,盤活現有廠房資源,做好“騰籠換鳥”工作,確保園區廠房不閑置。

貼心服務:讓企業賓至如歸

“入駐園區以來,經開區和園區服務中心對我們很好,除了享受三年廠房免租的優惠,還經常有人主動詢問我們有什麼困難,幫助我們協調解決廠房、招工及員工子女就讀等問題,貼心服務讓我們很安心。”談起在納雍經濟開發區開辦企業的感受,貴州畢節億卓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樊秀說。

2018年,通過政府招商引資的方式,原本在浙江從事鞋子加工的樊秀來到了納雍經濟開發區同心產業園,辦起了鞋子加工生產廠。目前,該公司已有成型流水線1條,員工120 人,年產鞋子60 萬雙。

“其實我們近期才開始賺錢,因為本地做鞋的熟練工人很少,需要花不少時間培訓新工人,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前兩年都是虧本的。”樊秀坦言,盡管如此,但她和公司管理層都沒有想過撤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裡實實在在為企業發展做服務。

要留住企業,服務是關鍵。為此,納雍經濟開發區調整內設機構,下設園區企業服務中心,規范職能職責、人員設置,著力抓服務企業,優化營商環境。

2021年以來,納雍經濟開發區把營商環境作為“招商、安商、親商、護商”的重要抓手,成立由縣委(黨工委)書記和縣長(主任)任雙組長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保企業穩就業優環境”工作專班,強化“精心服務、精細管理、精准施策”服務企業措施,推行專員服務責任制。

同時,對入園企業實行一周一走訪,一月一小結,一季一調度,建立企業困難、問題台賬,第一時間聽取企業反映問題匯報,及時解決企業困難。

納雍縣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貼心服務,同樣讓貴州森雍手袋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褚順利稱贊不已。“服務沒得說,園區企業服務中心是我最喜歡的部門,剛來的時候沒開車,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就開車帶著我去相關部門,還幫我代辦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証。多虧有燕姐和杏姐,公司入駐園區后才能很快就開始運營。”褚順利告訴筆者。

褚順利口中的燕姐和杏姐,是園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羅海燕和王杏。“每一件事關企業發展的事,在我們眼裡都是大事,能夠盡我們所能讓企業來了之后安心發展,我們再累都是開心的。”羅海燕笑著說。

實現雙贏:企業員工俱歡顏

“來納雍投資興業,3年廠房免租金,優惠力度大,勞動力豐富,產量穩定,節約成本,工人在家門口就業的同時,還能照顧家庭,真正實現了企業和員工雙贏。”褚順利說,因為沿海不好招工,近年來沿海企業往內地搬已經形成了趨勢。

2021年11月,通過政府招商引資,貴州森雍手袋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落戶納雍經濟開發區同心產業園。在此之前,褚順利和總公司的管理層多次到貴州各地考察,通過綜合考慮,最終選擇了納雍。

事實証明,公司總部及褚順利的選擇是對的。在納雍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貴州森雍手袋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就開始試運行,於今年2月8日正式投產,20多天后工人就有約200人。

“現在工人們還在陸陸續續地進來,納雍各級政府和人社部門都在幫我們招工,預計到3月工人能達到600人。”褚順利說。

在納雍縣利園街道辦事處的牽線搭橋下,2月16日,蟠龍社區的李順麗來到了貴州森雍手袋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上班。

今年32歲的李順麗,因為照顧家庭,已經離開職場6年多。“之前很想上班,但在離家近的地方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今年看到社區干部在微信群裡發招聘信息,我馬上就來應聘了。從家騎車到廠裡隻要10多分鐘,賺錢的同時還能照看到兩個孩子,很高興。”正在踩高車趕制手提袋的李順麗告訴筆者,隻要廠在,她就打算一直干下去。

“我們是想實在干事創業的,買的都是新設備,我們還有非常強的銷售團隊,不愁沒訂單,2月28日晚上剛收到了10萬個手袋的訂單,目前公司已經有40多萬個手袋的訂單了。”褚順利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公司准備擴大規模,把同心產業園裡的8棟廠房一並租下,將總部從廣州搬過來。

同樣打算擴大規模的,還有貴州畢節億卓鞋業有限公司。“經過培訓,現在工人們做鞋子都很熟練了,訂單量也更多,目前訂單已經排到6月底,下一步准備將廠房的一樓也利用起來,增加生產線,提升產值和帶動就業的能力。”樊秀的話,讓公司管理人員陳福雲十分興奮。

陳福雲是納雍縣新房鄉人,曾經在外地做過鞋子加工生意,回到納雍后,他用8台鞋子加工機器與園區裡的博達鞋業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

如今,看到箱包企業和鞋底加工企業相繼入駐園區,陳福雲在家鄉發展的信心倍增:“目前我們園區做箱包和鞋子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隻要將原材料運進來,我們就能加工成鞋子運出去,形成產業加工的良性循環,利於擴大規模。”(李玲、劉燎、陳田)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