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旅游文化

石麗平:拓展苗繡事業與民生就業結合新路

2022年02月21日08:44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縫制福袋的時候要注意細節處理,袋口留足兩厘米,整體袋型按照傳統‘四平八穩’的樣式定型。”近日,在銅仁市中南門古城苗繡文化展示中心見到石麗平時,她正與十余名來自附近社區的易地搬遷群眾圍坐桌邊,細心教授苗繡福袋的縫制工藝。

過去一年,身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項目傳承人、鬆桃苗繡公司負責人,同時也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石麗平關注最多的,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苗繡事業與民生就業相結合,帶領從業者走出發展新路。

“目前,我們與當地村寨結成幫扶對子,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實行‘計件為主+效益+產品提成’的薪酬模式,帶動了4000多名婦女居家就業。”為此,石麗平在一年中常常奔走各地進行下鄉培訓、社區培訓,利用組織培訓和工坊進社區,讓易地搬遷群眾掌握苗繡技能,在社區內進行居家就業、靈活就業。

為了做好苗繡產業的后端推進工作,石麗平在過去一年裡多方調研考察,嘗試“苗繡+苗藥”的發展思路,如在鬆桃自治縣長興堡鎮白果村流轉270畝土地種植板藍根,將苗藥、苗繡、蠟染、銀飾等傳統技藝濃縮於香包、藥枕等產品中,打造出多個“非遺”合一的特色產品,推進“非遺”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石麗平還利用各地的工坊以及“非遺”培訓基地,持續推進非遺傳承人的選拔培訓,並將培育重心向著年輕群體傾斜。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傳統技藝與實用性結合,方能在新時代取得新發展。”石麗平認為,隻有通過不斷與時代融合,保持活力,讓受眾年輕化,才是“非遺”最好的傳承之道。為此,石麗平開發了“苗繡+”系列產品,讓苗繡與飾品、美食、汽車用品、現代服裝相結合,在強調功能性的同時能夠更好地表達藝術性,吸引眾多的年輕人參與。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石麗平也正在為參會積極准備。她說:“去年,我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出了涵蓋非遺傳承、產業發展、民生項目等13件建議,件件有回應。”

今年,石麗平依然重點關注傳統技藝傳承和產業發展如何與促進民生相結合,將帶去“非遺”產業品牌打造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相關建議,爭取政策支持,為貴州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向穎羿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