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沿河:進口兔“捂熱”冷雞棚

2022年02月21日15:57 |
小字號

近日,行程340余公裡,滿載1200多隻伊拉兔的大型貨車從沿河自治縣黑水鎮大山村抵達重慶市區屠宰場。

經過近半年盤活、打造,隨著伊拉兔的出欄。一時間,大山村熱鬧了起來。“今年兔子行情好,重慶多家屠宰場負責人來電要兔子,今天第一批就賣了4666多斤,收入4.2萬元,下個月產量要翻三番,收購方要多跑兩趟才行。”大山村鼎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陽介紹,在沿河融媒體中心和當地政府的幫扶指導下,公司致力於在縣域內盤活閑置養雞場,改造成養兔場。

大山村生態兔原種場內,干淨、安靜的半自動兔舍裡,一隻隻雪白的伊拉兔在吃食。目前,該公司注入資金500萬元,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集種兔繁育、商品兔、寵物兔養殖和銷售一體化。

隨著養殖規模的壯大,該村村民務工機會多了起來,還經常有群眾慕名而來學習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伊拉兔繁殖能力強,生長周期短,銷售渠道廣,養殖前景好。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公司的帶動下,一些脫貧戶靠伊拉兔養殖走上了持續增收路。

工人運送肉兔。鄒琴印攝

法國兔“遠嫁”土家山寨

“伊拉兔這個品種是從法國漂洋過海到我們這裡來的,兔子很快適應了我們這裡的環境,並且長勢喜人,最大的伊拉兔有五斤多重。” 該縣融媒體中心駐大山村第一書記田烈介紹。

伊拉兔,又稱伊拉配套系肉兔,由九個原始品種經不同雜交組合選育試驗后培育而出,該品種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養殖周期短,產仔率、產肉率高,而且它的肉質比一般養殖兔更加鮮嫩,且富含卵磷脂、高蛋白、低脂肪,還被稱為美容“小點心”。

大山村距離縣城19公裡,海拔900米,森林覆蓋率82.6%,寧靜的土家山寨具有養殖兔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屋外天寒地凍,屋內暖意融融,大家忙於“欣賞”兔子。

“真沒想到這裡還真適合伊拉兔生長。” 楊陽看著一隻隻活蹦亂跳的“小白兔”,滿臉喜悅。去年八月和其他兩個合伙人來到大山村,在政府的扶持幫助下,逐步解決了征地、辦公樓、水電設施等問題,楊陽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伊拉兔養殖上,看到如今兔子個個光亮健壯,他懸著的心不僅放下了,還謀劃著長遠發展。

“兔子養殖不復雜,主要是預防呼吸道和腸胃道疾病,三個月打一次疫苗就問題不大。”談起養兔經驗,楊陽臉上洋溢著自信,養兔場裡現有6000多隻兔子,種兔800隻,每隻種兔一年能產8窩以上的仔兔,如果管理好每窩能產20多隻,喂養60多天就能出欄,目前,主要銷往四川省、重慶市、廣東省等市場。

據悉,今年,大山村將增資入股150萬元到肉兔養殖基地,採用“公司+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著力打造智能化、現代化肉兔養殖示范基地,通過養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周邊農戶大力發展肉兔產業。將把大山村的肉兔養殖作為輻射全縣的特色產業發展試點,成為全縣兔產業示范養殖基地。

工人將肉兔裝車。鄒琴印攝

做示范“引導”村民增收

“自從村裡養起了進口兔,村民紛至沓來看望‘西洋景’。還帶動村裡5戶村民開展養殖,村裡掀起了養兔熱。”黑水鎮人大主席熊春德介紹,2021年8月,鎮裡成立了兔產業工作專班,從擴展市場,項目爭取、技術服務、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務工作。

“發展進口兔,這條路子看來是走對了。”大山村返鄉創業青年王成看著兔棚裡毛茸茸的兔子說道。以前,他和妻子一直在外務工,聽說大山村已把閑置雞場改造成兔子養殖場,缺乏養殖經驗和對兔業市場情況了解的他,心裡著實沒底。

去年年底回村過春節的王成到兔子養殖場考察時,養殖公司承諾為他提供養殖技術並回購肉兔,通過考察打消了疑慮,下定決心跟養殖公司一起發展。“村裡有示范養殖基地,隨時可以咨詢學習,邊干邊學不成問題。”

新年裡的大山村還沉浸在節日的歡樂祥和之中。村民王應詳起了個大早,打開兔舍,按下恆溫燈,輕聲細語笑著對記者說:“在村裡種兔養殖場學了一段時間,覺得養殖技術並不難,賺錢也快些。”

王應詳是大山村的脫貧戶,打小就與家裡的那幾畝地“周旋”,雞舍和老木屋也陪伴著他大半輩子。如今閑置的雞舍和老木屋重新被“捂熱”,原因是,半月前,村裡種兔養殖場首批1000多隻肉兔被重慶多家屠宰場爭相搶收,收入5萬元,讓王應詳看到了新希望。

“以前隻會種些紅薯、土豆、玉米等來填飽肚子,也不懂發展哪種賺錢的產業。”王應詳想起過去感慨不已。

通過十多天收拾准備,“冷”雞舍和“冷”木屋“住進”了100隻種兔。“村裡提供種兔、兔籠,還請技術專家手把手教,公司負責收購,可以放心養了。”說起養兔,王應詳信心滿滿。

當前,大山村和鄰村楊寨社區的5戶居民在養殖場的帶動下,把閑置房和廢棄養雞場盤活,有的正在搭建中,有的已“住進”種兔。

在村裡企業的帶動下,群眾充分利用閑置圈舍、房屋進行養兔,由公司提供技術服務、保底收購予以發展保障,逐步形成“基地養殖 大戶養殖 散戶養殖”的肉兔產業發展模式,最終實現擴大養殖規模、增強產業后勁、擴大增收效果的發展目標。

楊寨社區種植大戶黎洪濤也“眼紅”了起來。1月17日清晨,重慶收購方忙著裝兔、過秤時,黎洪濤在技術員的領路下,把兔舍裡外都參觀了個遍。

“農場裡還有400平方米的羊舍是空起的,這兩天,我已把水電設施安裝好,春節后,就立馬進300隻種兔。”黎洪濤是村裡致富帶頭人,聽說鄰村大山村利用閑置雞棚開啟“小白兔”發展后,他也打算開啟養兔模式。

肉兔裝車。鄒琴印攝

盼改革“捂熱”閑置資源

當前,該縣提出要結合全縣70多個閑置養雞場的資源狀況,計劃盤活閑置資源,發展新興產業,給群眾增加一條增收致富的路子。

“到村裡發展生態兔產業以來,當地政府給予我們極大的扶持與幫助,下一步我們打算把另外兩棟廠房改建成標准化養殖場和種兔培育房,以帶動更多的群眾跟我們一起養殖。”楊陽說。

楊陽提到的標准化養殖場,是企業繼續將閑置的另一個雞棚改成全智能化種兔示范養殖基地。以標准化兔籠、恆溫控制、自動化投食、自動清理兔便,建立飼料研發和生產線整套輸出。計劃年出欄種兔1萬隻,商品兔出欄5萬隻。

此外,基地還打算改建飼料研發間、生產線、裝配車間、倉庫一間、衛生防疫中心、展覽中心等。

在該公司帶動下,逐步形成“基地養殖 大戶養殖 散戶養殖”的肉兔產業發展模式,最終實現擴大養殖規模、增強產業后勁、擴大增收效果的發展目標。

“盤活資源是一項系統工程,初步探索以公司+合作社+養殖戶,已經建立種兔繁育中心。接下來,即將建立食料研發中心。”楊陽說,以公司為龍頭,更新換代養殖戶種兔源,以完善的養技術保障體系,強有力的保証回收體系,帶動兔子產業在沿河做大做強。通過村參股,協助管理和推廣,來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戶致富帶頭人散養,擴大商品兔規模,來增加產值。

目前,大山村的3個“冷”雞棚已被“捂熱”。春節后,該縣農業農村局將形成工作專班,盤活全縣71個閑置雞棚。楊陽說,“當地政府‘保姆式’服務,讓我們企業發展順暢,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務辦理工、商、發改、國土、環保、林業、水務等各項手續。我們將大山村生態兔產業化,以點帶面,努力做成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據悉,2020年,該縣共有12個鄉鎮發展了71個生態雞養殖場,由於市場行情不好,出現滯銷,曾風生水起的生態雞,已全部被“冷卻”,而進口兔正為“捂熱”這些雞棚而來。(圖/文 梁瀚澤、施平)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