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生態文明展新姿

2022年農歷新年前夕,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為貴州在新時代的發展上引領了方向,貴州迎來高質量發展新的重大歷史機遇。
十年前,2012年新年伊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2號)出台實施,為貴州加快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十年來,銅仁把學習貫徹落實文件精神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總抓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恆、與時俱進狠抓文件項目化、實物化、具體化落實,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跨越式發展,創造了銅仁“點綠成金”趕超進位的“黃金十年”。
舞活龍頭促旅游
梵山淨水生態產業興
黔東大地,千山涌綠,萬物並茂,希望升騰。
這裡山水風光渾然天成,山川壯美、河流縱橫、溫泉氤氳、茶園綠濤,集自然之精華。
這十年,全市堅持學習貫徹落實文件精神,釋放綠色生態資源紅利,加快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優化升級。
“每立方厘米負離子14394個,溫度25.4℃,濕度91.6%RH。”伴隨著清晨梵淨山的日出,梵淨山景區裡的喇叭播放著當天的空氣質量情況。雲霧之中,由於空氣濕度的飽和,一呼一吸間,仿佛置身於偌大的天然氧吧。
這裡是梵淨山,山頂上仍保留著10億年前原始洪荒的地質奇觀。同時也是地球同緯度上原始植被保存最完好的一顆“綠色明珠”,7100多種野生動植物在這裡繁衍生息。
2018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梵淨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得中國世界自然遺產總數躍升世界第一,“梵淨山”和“世遺”2個關鍵詞瞬間熱度飆升,讓梵淨山關注度空前火爆。全市旅游順勢而上,綜合評價指標從2018年的全省第六位躍居2019年的全省第三,入境游增速2019年名列全省第一。
梵淨山申遺成功后,有了這塊“金字招牌”,銅仁大力發展山地生態綠色產業,帶動地方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協調發展,實現梵淨山開發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銅仁按照“抓龍頭、連金線、帶亮點”思路,以梵淨山文化旅游創新區為龍頭,擦亮了更多銅仁生態底色。始終堅持“高端展示、受眾對外”,策劃舉辦了梵淨山國際天然飲用水博覽會、梵淨山抹茶大會等高層次宣傳推介活動﹔持續打響“梵天淨土·桃源銅仁”品牌﹔2021年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和第十六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銅仁舉行﹔依托梵淨山景區,精心打造鄉村振興產業帶、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形成“一帶雙核”銅仁全域旅游格局。
我市發揮梵淨山文化旅游龍頭效益,依托錦江沿線的灘涂、民舍、梯田、溶洞和九曲十八彎的自然風光,深入挖掘民俗、鄉愁、農耕文化,結合優美山水環境,突出小橋流水,彰顯小家碧玉,建設山水相依、景田相望、農旅相生、文旅相融的鄉村振興產業帶,生動闡釋銅仁百姓富和生態美的辯証統一。
梵淨山作為銅仁的一張生態文明建設名片,向全國、全世界展示了它的原生態。將美麗山水“變現”,帶領全市走出一條綠色致富之路。
創建綠色發展高地
一城山水景色新
山是銅仁的根,水是銅仁的魂。厚重歷史、多元文化、良好生態是銅仁最寶貴的財富,是銅仁后發趕超、跨越發展的最大優勢,也是銅仁實現綠色崛起的戰略性資源。
十年來,我市著力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山水宜居的銅仁逐綠前行。
念好“山字經”,推動康旅融合發展。每到周末,銅仁市民的“朋友圈”總有一個高頻“新地標”——鄉村振興產業帶上的馬拉鬆智慧賽道,途經20多個村寨,賽道全長43公裡。紅色橡膠賽道,智能心率柱、太陽能座椅、手機充電樁、自助自行車……綠水青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在康旅融合方面,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舉辦十屆環梵淨山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形成獨具特色的碧江中國傳統龍舟大賽、思南舞龍大賽等傳統體育賽事品牌以及鬆桃滾龍、石阡毛龍、德江炸龍、萬山鼟鑼等民族文化品牌,把山水用起來,讓文化活起來,生態文明美起來。 做好“水文章”,我市依托縣縣有穿城秀水、鄉鄉有青山綠水、村村有田園山水的優勢,著力打造一批城市公園和市民休閑空間,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環水繞、山水相依的“醉美”畫卷。銅仁市水資源非常豐富,“梵山淨水·健康水都”正呼之欲出。2016年,銅仁市舉辦了首屆水博會,品質優異的銅仁高原生態水正式掀開了神秘的面紗,獲得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業界大咖熱情追捧,客商特別青睞。
截至2021年底,全市水質在國家“水十條”7 個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中心城區和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農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良好的空氣環境質量為銅仁城市“顏值”增光添色,也給“藍天保衛戰”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抓好污染治理
推進低碳循環“幸福不動產”
十年來,我市重拳出擊治理污染,強力推進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採取“四個一策”措施,推動錳污染治理和錳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7.5%,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啟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完成石漠化治理12.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9萬畝,新增營造林40萬畝。
——聚焦水污染整治。2013年,市委、市政府召開錦江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專題會議,制定了“一年明顯好轉、兩年大見成效、三年實現常態化管理”的目標方案,拉開了錦江河治理工作的序幕。頒布《銅仁市錦江流域保護條例》《銅仁市梵淨山保護條例》《銅仁市農村飲用水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切實保護銅仁綠水青山好生態。
——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我市將距離錦江河干流400米以內劃定為禁養區,對禁養區內從事畜禽養殖的違規行為進行取締,目前碧江區、萬山區、鬆桃苗族自治縣、江口縣已全面完成禁養區劃定,共拆除水產養殖網箱面積約5萬平方米。
——推進工業污染防治。以錦江流域污染物總量減排為目標,加大流域工業企業搬遷關閉工作,對錦江河流沿岸工業企業的節能減排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不符合國家產能政策的“三高”企業及“五小”企業實行遷建或關停。推進節水減污工程,提高污水重復利用率,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十年來,我市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新型工業加速突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2%,十大工業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97.2%,新興產業佔比從4.8%提升至20%、傳統產業佔比從59%下降至47.7%。“雙千”工程深入實施,引進工業項目687個,改造工業項目600余個,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中偉成為全省市值第二大上市企業和全球最大的高端前驅體供應商之一。銅仁市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入列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正引領帶動銅仁新型工業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點綠成金
十年繪就美麗生態畫卷
這十年,科學謀劃綠色發展新藍圖。市委、市政府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擺在突出位置,出台了《奮力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 闊步邁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報告,深刻指出要科學謀劃綠色發展新藍圖,奮力開啟綠色發展新征程,標志著銅仁正式進入綠色發展新時代。
這十年,“綠”變“金”優勢轉化提擋升級。十大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壯大,建成茶葉、生豬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生豬規模養殖率、特色冷水魚產量及黃精、百合、玉竹種植面積全省第一,抹茶產量佔全國25%,擁有地理標志商標及產品33個,銅仁成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抹茶之都”。“梵淨山珍·健康養生”“梵山淨水·泡茶好水”“梵淨抹茶·香溢天下”品牌知名度、市場美譽度極大提升。
這十年,“山水”為依托的全域旅游產業實現“井噴”。山水起舞,一帶振興。全長近70公裡的鄉村振興產業帶,將銅仁干淨的水、神奇的山、清新的空氣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具備農耕文化體驗區、特色田園鄉村、民宿客棧等一系列旅游項目,建設了一批生產、生活、生態“三同步”,一二三產業“三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最美鄉村之路,吸引廣大游客感受鄉村魅力。實現“縣縣通高速”,銅仁鳳凰機場直飛北上廣深等20余個國內重點城市,滬昆高鐵過境銅仁,銅玉城際鐵路通車。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交通通達無縫銜接,全市立體旅游大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如今的銅仁,養心、養肺、養眼、養身,喜迎八方來客。
數字背后,寫滿深情的發展故事,寫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年,巨變!十年,奮進!十年,十年,滄海變桑田!
時間這位偉大的魔術師,正在黔東大地“點綠成金”。在后發趕超的路上,多彩貴州,山水銅仁,正乘勢而上開山河,風雨無阻向前進。(楊巧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