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畢節市打造東西部多維協作“升級版”

王秀芳
2022年01月07日11:31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核心閱讀

五年來,為深化東西部協作,廣州市積極推動與畢節市之間在醫療、農業、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交流合作,以人才組團方式,支援協作地。根據畢節的現實需求,量身定制人才隊伍﹔派駐專家指導產業發展,為群眾增收打牢基礎﹔在多個領域開展技能培訓,培養當地人才,促進鄉村持續振興。

廣州江楠集團“造血式”扶貧助力畢節農戶脫貧致富。畢節市委宣傳部供圖

對此,廣州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在畢節199所學校、33所醫院中開展幫扶,建立了示范性學校13家、示范性醫院7家﹔向畢節市投入了財政幫扶資金17.88億元,實施扶貧項目831個﹔引導219家企業落戶投資,落地投資額103.04億元﹔幫助銷售農特產品售107.89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6.02億元。同時,畢節在廣東省共建立了12個勞務協作工作站和20個“山海心連之家”,兩市共舉辦勞務協作培訓班320期,培訓農村勞動力14080人﹔新增幫助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497人﹔共建了81個“扶貧車間”,吸納4516名農村勞動力就業。

截至目前,為幫助協作畢節市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廣州先后選派挂職干部、專業技術人才,大力實施“組團式”醫療幫扶、教育幫扶等,不斷提升畢節市協作區縣的教育、醫療和農技水平。

精准“輸血” 產業扶持添動力

廣州是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畢節是烏蒙山腹地的試驗區。位於珠江“首尾”的兩地,同是改革開放樣板區,共飲一瓢珠江水。2016年9月,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春風吹拂下,高山大海千裡相牽,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我和老公都在基地務工,兩人每月的工資有7600元。2019年買了車,2020年建了新房。”提及現在的生活,赫章縣鐵匠鄉中井村花卉基地管理員周巧滿臉笑意。她說,自己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僅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日子過得緊巴巴,多虧有了花卉基地,生活才得以改善。

七星關柏楊林日間照料中心。夏民攝

周巧口中的花卉基地,是香港90后女孩梁安莉在赫章發展的花卉產業。2018年,在廣東省第一扶貧工作組和番禺區政府牽線搭橋下,梁安莉和母親陳潔共同出資成立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赫章縣大力發展花卉種植。截至目前,該產業已累計帶動600余戶3000多人穩定就業增收,周巧便是其中之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5年來,廣州始終堅持把產業幫扶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廣泛動員國企、民企參戰助貧,著力打造長效脫貧的“主引擎”。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推動廣州海大、江南等農業龍頭企業投資建設種養基地、加工廠及冷鏈倉儲物流,帶動畢節農特產品形成穩定的外銷體系,推動農業產業化、現代化、規模化、標准化發展。當前,畢節全市已有33家企業成功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資格認定,20家企業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織金縣以那鎮五星村東西部扶貧協作蔬菜種植基地。李罡攝

全面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採取商超對接、定向採購、直供直銷、花市展銷等方式,多措並舉推動消費扶貧。充分發揮廣州直播電商之都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優勢,打造“直播電商+扶貧助農”新模式,幫助畢節產品打開銷路。同時,積極組織畢節企業參加廣州國際食品食材展、廣州國際美食節等大型展會,為“畢貨出山”樹立良好口碑。數據顯示,畢節已累計在廣東省(廣州市)銷售農特產品107.89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6.02億元。

此外,廣州還充分結合畢節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推動制衣、鞋業、建材、電器等企業通過“訂單+車間+貧困戶”模式,在貧困鄉村共建101個“扶貧車間”,吸納479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就業。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在兩地建設多品類農產品產業核心種植示范基地、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群眾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共引導廣東省(廣州市)企業落戶畢節219家,實現落地投資額103.04億元。

深度“造血” 教育幫扶強筋骨

教育是攸關國家發展、民族興衰的百年大計,也是寄托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個地方軟實力、競爭力的標志。自開展對口幫扶以來,廣州始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力爭在教育方面盡銳出戰,不斷提升畢節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積蓄發展后勁。

“對畢節10個縣(區)中小學校開展教育組團幫扶,每所學校選派廣州市3名優秀校長或教師進行挂職幫扶,幫扶學校通過各領域互訪交流和多途徑培訓師資,不斷提升被幫扶學校薄弱學科教研水平。”粵黔協作工作隊畢節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市已累計選派52名校長或教師到幫扶學校挂職,接收37名教師到結對學校挂職學習,開展專題培訓、校長論壇等幫扶活動93次,培訓兩地教師22945人(次)。

納雍天河實驗學校俯瞰圖。納雍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1年7月,廣州市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教科研主任江玉瀾到七星關區第二實驗學校開展挂職幫扶。教學期間,她除給孩子們上好音樂課外,還主動引導該校教師守正創新,進一步提升師德、師品、師藝,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主要圍繞幫帶隊伍、幫建學科、幫抓規范三個重點,促進學校教學水平整體提升。”江玉瀾的到來,為七星關區第二實驗學校實現教育教學工作高效、健康發展及人才梯次培養上提供了極大助力。

與七星關區第二實驗學校的挂職幫扶不同,廣州市天河區把幫扶工作目標放在了納雍縣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的教育上。地處烏蒙山腹地的納雍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之一,教育體量雖大,但整體教育質量不高。為破解困局,天河區投資4250萬元,於2019年9月正式啟動建設納雍天河實驗學校。2020年6月,該校順利開學,24個班共招收易地扶貧搬遷學生1268名。如今,這座位於納雍宣慰街道的學校已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教育關愛的重要體現。

廣州和畢節兩地還積極探索聯合辦學、職教辦學新模式,推動畢節職業院校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形式與廣州市職業院校建立全覆蓋結對關系,依托職業院校為廣州企業開辦“扶貧訂單班”,實現定向就業。

挂職幫扶、項目援建、定向就業,廣州以提升畢節整體教育水平為出發點,立足各縣(區)所需,盡己所能開展組團式教育幫扶,努力將教育優質資源從沿海城市送到偏僻鄉村,多措並舉推進“教研同步、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實現教育幫扶“扶智”更“扶志”。

持續“活血” 醫療援助補短板

2019年9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黃迪被選派至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11月12日,黃迪在義診過程中發現1名巨大頸部腫物患者。原來,因家庭貧困且當地醫療條件有限,患者延誤病情近10年,導致頸部腫物巨大,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為更好診斷治療,黃迪積極對接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11月27日,相隔千裡的兩家醫院通過遠程醫療平台,對患者情況進行遠程多學科會診討論。會診專家結合患者各項檢查指標得出一致結論:建議轉診至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治療,並落實各項健康扶貧政策,最大程度減免患者治療費用。

番禺第六人民醫院的黃嫻到赫章幫扶。赫章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12月2日,該患者順利入住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甲狀腺外科。完善相關檢查后,醫院立即組織全院多學科MDT會診。經過會診,專家組確診患者為巨大鰓裂囊腫,轉科至耳鼻喉頭頸外科治療。12月10日,患者在全麻狀態下行巨大鰓裂囊腫切除術,術后傷口愈合良好,並於12月16日出院。

從發現患者到進行手術,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僅用1個多月時間,就解除了病人近10年的病痛。而這,只是廣州市深化醫療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自開展幫扶工作以來,廣州市積極協調122個醫療機構與畢節市299個醫療機構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各幫扶醫院結合自身專科特長,累計幫助畢節各級醫療機構新建空白學科23個,提質改造原有學科65個,建成省級重點學科4個、市級重點學科6個、縣級重點學科14個、院級重點縣重點學科55個,有效推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

確定畢節市婦幼保健院和7個攜手奔小康縣的1所縣級醫院為組團式幫扶醫院,每所醫院選派3名廣州醫護人員挂職幫扶,切實幫助受援醫院完善流程制度,利用專科優勢補齊薄弱專科短板。通過開展學術講座、手術示教、專科研討等,進一步培訓畢節醫護人員,為畢節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黔西市鐘山鎮衛生院完善18項醫療核心制度﹔威寧自治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流程改造,建立急診4級預檢分診制度,開創畢節市先河﹔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幫助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成立HIV初篩實驗室等,本地HIV重症病人實現就地就診……廣州對畢節組團式的醫療幫扶,為畢節醫療衛生事業帶來了新理念、新技術,並結出累累碩果。

威寧縣雙龍鎮群眾在江楠蔬菜基地冷庫包裝辣椒。何歡攝

下步,畢節市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謀劃部署,進一步深化東西部協作工作,拓展幫扶領域,健全幫扶機制,優化幫扶方式,促進資源互補、優勢互補、區域互補,以“廣東企業+貴州資源”“廣東市場+貴州產品”“廣東總部+貴州基地”“廣東研發+貴州制造”為抓手,進一步豐富協作內涵,最終實現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最終還要立足協作地本鄉本土特色,培養出越來越多扎根當地的干部和人才,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探索和創新上有著豐富的經驗。針對畢節當地實際積極引進廣州江楠集團、廣東省能源集團、廣州越秀集團等大型龍頭企業落地,引入廣州的優質醫療、教育資源,在畢節開展醫院、學校、幼兒園結對幫扶,同時充分挖掘畢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圍繞刺繡、竹編、服裝飾品制作等內容,乘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同心同行,共赴小康生活和鄉村振興的新征程。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