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地方聯播

威寧冷涼蔬菜市場熱

2021年12月23日15:19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威寧自治縣麼站鎮平原社區村民在採收白蘿卜。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陽攝

提要:種出來只是基礎,賣得好才是關鍵。2021年6月,平原社區開始往社區電商發力。經過多方商談,麼站鎮白蘿卜被納入“一村一品”項目,成為知名電商平台橙心優選在貴州戰略合作的第一站。

冬日裡,漫步在麼站鎮的山間,寒意襲人。望著不遠處的蔬菜基地,和前幾個月相比,村民夏光友臉上的笑容更多了。

11月16日一大早,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麼站鎮平原社區的村民們便披著滿身的霧氣,一頭扎進田間地頭。在麼站鎮萬畝農業產業園的蔬菜基地裡,12位村民腳上穿著水桶鞋、腰間系著白色塑料圍裙,麻利地將帶著些許泥土的蘿卜堆放整齊。

“這裡搞得差不多了,快點把車子開過來裝。”隨著夏光友一聲吆喝,停在產業路不遠處的拖拉機駛進了地裡,轟隆隆的發動機聲給早冬單調的山野增添了更多生機。夏光友在平原社區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種植蔬菜已有3年時間。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以大黨建為抓手,鼓勵種植養殖大戶加入合作社,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據悉,威寧自治縣晟瑞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9月,共有227戶居民入股。此前,夏光友以80畝白蘿卜加入其中。

“最近我們蔬菜基地裡的白蘿卜畝產3噸多,冬天氣溫低,產量受到一點影響。不過,總的來講今年效益還是可以的。”夏光友說。

種植:立足氣候大膽嘗試

蔬菜生產多樣化

麼站鎮農業產業園共有3個核心基地,一年種三季。2021年蔬菜種植面積為1.2萬畝,其中白蘿卜6100畝、白菜3000畝、蓮花白1700畝。經過村民們多日的忙碌,目前第三季蔬菜已有6000多畝採收完畢。

能有此番成效,源於2020年的一個集體決定。2020年該農業產業園的種植面積為7600畝,合作社純利潤108萬元。按照規定,須將利潤的70%進行分紅。

“今天喊大家來的目的隻有一個,我們商量一下這筆錢是要留下來作為發展基金繼續壯大,還是分給大家?”在辦公室裡,合作社的社員、理事、監事、村干部等熱議不斷。最后,經過大家商議,一致決定全部投入2021年擴大生產。

隨著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麼站鎮村民就近務工的機會也隨之增加。“村民在我們的蔬菜基地裡務工,平均每個月有3000多元收入。”威寧自治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駐平原社區第一書記章力堅說。

平原社區面積共計20.1平方公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的特點,冬季冷涼,夏季溫涼。

冬天的山野,目力所及顯得有些許蕭瑟。不過,站在第三個核心基地的高處往下望去,農業產業園裡斑斑點點的綠地格外顯眼。

“實際上麼站鎮並非隻種植‘三白’,近些年我們也在不斷尋找適合本地氣候條件的抗寒類蔬菜,在豐富市民餐桌的同時增加合作社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一般情況下實驗周期為兩個月,如果成功了我們就推廣。”麼站鎮鎮長柏弦說。

當地已對魔芋、香菜、青菜、娃娃菜、西葫蘆等進行了實驗,探索多樣化種植。“今年第一季由於市場因素,掙大錢的主要是西葫蘆,是之前做實驗后推廣的,產量很高。另外,我們種植的魔芋去年也賺了。”章力堅說。

銷售:線上線下齊發力

往公司化方向發展

在產業園基地裡,記者看到不時有人在和村民們攀談,雙方就價格、產量、品質等信息進行交流。據了解,在平原社區,每天的流動菜販子和從業人員至少有30人。

“一般情況下,這些蔬菜經紀人都進行大批量採購。在蔬菜基地裡,他們看中村民種植的蔬菜之后,基本上一口價估算。”章力堅說。

種植只是基礎,賣得好才是關鍵。2021年6月,平原社區開始往社區電商發力。那段時間,來自各方的消息鋪滿了章力堅的微信。經過多方商談,麼站鎮白蘿卜被納入“一村一品”項目,成為橙心優選在貴州戰略合作的第一站。

2021年7月22日,是麼站鎮白蘿卜在橙心優選上市的第一天。僅半小時,10噸蘿卜全部售罄,並借助網絡走向了全國各地。“隻要我們有時令蔬菜,都可以直接聯系他們,每天的銷量在5到10噸。”章力堅說。

此外,今年7月,章力堅還聯系了浙江的北岸農業,嘗試往高端蔬菜方向發展。7月18日,第一次銷售的9噸西葫蘆收入9273元,而平時隻能賣400多元/噸。

近年來,畢節市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近期麼站鎮正與貴州蔬菜集團有限公司對接,讓當地蔬菜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

截至目前,平原社區共建立了6條穩定的銷售渠道。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方式,當地種植的蔬菜最遠銷售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

章力堅向記者坦言,目前合作社缺乏獨立品牌,競爭力不強,而且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對於合作社的未來,我們想往公司化方向發展,以便有更好的市場保障,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我們,繼續發展壯大。”章力堅說。

探索:延長蔬菜產業鏈

打造種植養殖生態閉環

11月16日,在第二核心基地附近,記者看到兩位工人正在忙碌地粉刷著牆壁。3800平方米的標准化養殖場,已初見雛形。預計再過一個月左右,這裡將成為威寧自治縣面積最大、標准化程度最高的養殖場。

受市場行情影響,平原社區今年第一季(4月份到6月份)蔬菜價格波動很大,整個合作社的經營狀況比較差。“當時我們的白蘿卜最高價格才600元一噸。甘肅、山東等地的蘿卜上市之后競爭更大了,賣到最后甚至100塊錢一噸。”章力堅說。

你們合作社到底行不行?部分村民對平原社區的蔬菜產業化之路產生了質疑。慶幸的是第二季市場利好,當地白蘿卜最高售價近3500元/噸,平均售價2800元/噸。

平原社區有大量養牛戶,在麼站鎮鄉間本地土黃牛隨處可見。據統計,當地有2/3村民飼養牛的數量在5頭以上,但基本處於散養的傳統模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光靠種植的方法不穩定因素較多。第二季種植蔬菜掙錢后,當地黨委政府經過多方謀劃,決定結合當地實際修建一座標准化養殖場。

“這個標准養殖場一旦建成運作起來,第一季的情況就不會發生了。賣不出去的蘿卜可以加工成牛飼料。同時,牛產生的糞便又可以作為種植蔬菜的有機肥。最終,形成養殖與種植有效聯動業態,打造產業閉環。”麼站鎮黨委書記孟異說。

據介紹,養殖廠能容納300頭牛左右。目前,麼站鎮已與貴州黃牛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接,第一期投入飼養的牛預計為100至150頭。(潘曉飛)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