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四新一高 三大體系 綠色變革

遵義農業大發展關鍵詞解讀

2021年12月16日08:08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冬日暖陽,沃野披綠,黔北大地山區、壩區、林區處處呈現著生機和活力。

遵義率先在全省創新提出、全域推進“壩長制”,全市辣椒、茶葉、方竹種植面積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重點龍頭企業數量、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位居全省第一。

在12月8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遵義市第六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遵義農業正朝著質量和效益雙贏、建設農業強市的目標邁進。五年來,沿著時間的軌跡,點滴變化清晰可見:遵義圍繞目標,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既大踏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又加快推進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基礎的農業現代化。

農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總產值穩居西部非省會城市前列。2021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預計達936.1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超1.6萬元,5年預計提高6000元。遵義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5年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關鍵詞一:“四新一高”

五年來,遵義市委、市政府圍繞“四新一高”(培育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發展新模式、形成新業態、實現高效益)發展理念,切實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產業大步發展、農村面貌顯著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紅彤彤的辣椒雖是舶來品,卻深深扎根黔北大地,成為了“遵義紅”的代名詞,它不僅在遵義落地生根,還從遵義出發漂洋過海,足跡遍布世界。目前,中國辣椒城是獲批全國唯一省部共建國家級專業辣椒批發市場,遵義率先在全國發布辣椒價格指數。年交易量超過40萬噸,交易額達80余億元,暢銷美國、墨西哥等30多個國家,“中國辣椒、遵義定價、買賣全球”的格局正在形成。

駐足遠眺,碧波蕩漾的萬畝茶海成為“遵義綠”的代名詞,嬌小的葉片長成了大產業。在現代農業的“加持”下,農業大縣鳳岡、湄潭,不斷上演“工業傳奇”,引領帶動全市茶葉出口逆勢上揚、逐年增長,讓遵義榮獲“中國茶葉出口最具競爭力產區”稱號。目前,湄潭、鳳岡、正安、余慶相繼進入《2020年中國茶葉經濟百強縣榜單》,湄潭縣位列榜單第1位。

青山藏不住,紅綠正芳華。

遵義率先創新提出並實踐的經驗在全省推廣,從田間地頭長出來的“321工程”優良組合模式,助推壩區經濟畝產值高達4萬元,畝均產值近9000元。壩區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0%。

桐梓縣積極探索“旅游+”模式,創造的“桐梓經驗”被列入全國旅游扶貧創新模式﹔余慶縣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許許多多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在黔北大地層出不窮。

關鍵詞二:三大體系

隻有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才能保証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加富有活力與韌勁,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如果說,“四新一高”是遵義農業大發展的內核驅動,那麼三大體系(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就是遵義農業大發展的“四梁八柱”。

五年來,遵義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嚴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夯實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著力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聚焦“一縣一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連續5年,該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9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220萬噸以上。水稻、玉米、油菜“三雜”良種普及率長期保持在98%以上,畜禽良種率達90%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不斷提升。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230余萬畝,農機總動力預計達到535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47%。

生產體系逐步完善,產業體系緊跟其后。茶園、辣椒面積均突破200萬畝,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地級市第1位,“品味溫醇、香辣協調”的遵義朝天椒位列全國十大名椒之首。紅高粱面積160余萬畝,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有龍頭”,生豬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發展。

從農產品生產大市向綠色食品工業強市奮進。“世界辣椒加工集聚區”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大中型辣椒規模加工企業達到130余家,辣椒加工產量37萬噸、加工產值41.6億元。茶葉加工企業及大戶達到2400余家,綜合規模位居地級市之首。

據統計,2020年該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540億元,1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846家,農產品加工轉換率達到56.2%。今年年底農產品加工轉換率預計達到58%。

“從農業基礎設施上補短板,到‘一縣一業’發展的精准定位,再到農業經營體系的健全,都是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

關鍵詞三:綠色變革

綠色變革是增強農業發展活力與動力,提升現代農業價值和效益,鑄牢高質量發展引擎的重要抓手。

五年來,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家級試點”,遵義農村綜合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遵義市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授牌啟動儀式”進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匯川區作為貴州唯一入選全國改革試點先進的典型在全國推廣。截至目前,全市1848個村(居)已全面完成產權制度改革,100%組建成立村級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並予登記注冊,實現了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化、資產權屬股份化、集體成員全面股東化。省級“三變”試點已實現全市村(居委會)級全覆蓋。

綠色是發展底色,更是質量源泉。全市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1800余家企業進入了國家農產品追溯平台,320余家企業進入省級農產品追溯平台。新增“兩品一標”認証92個,累計認証証書達到720張,位列全省第一。

2017年1月1日,赤水河作為長江上游一級支流率先在全國實施“十年禁漁”。目前,赤水河長江珍稀特有魚類從禁捕前的29種,恢復至現在的46種,魚類早期資源物種數量由全面禁漁之前的32種上升至37種,赤水河水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得以逐漸恢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該市農藥、化肥使用實現零增長,重點河流流域實現“零網箱”。同時,綠色變革還引領農村廁所革命、村庄清潔行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深入推進,鄉村越來越美,群眾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下一步,該市將緊緊以“四新一高”為抓手,突出打造“一縣一業”,圍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建設,著力提升農業“三大體系”現代化水平,努力在全省農業大發展、鄉村振興開新局中走前列、作貢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盧世容 通訊員 李培鬆)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