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社會民生

大浪打到船上 水文人張國喜再也無法當“艄公”……

2021年10月21日08:5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1973年7月3日,火石壩水文站職工張國喜像往常一樣,在飄搖的測量船上採沙取樣。“老張,我有急事兒,能不能幫我渡河?”聽見呼聲,張國喜便毫不猶豫停下手中的工作,搖著測量船渡人過河。

火石壩水文站所在的罵腮河村民組,一條河流橫跨村庄,阻斷了兩岸村民來往的路。由於當時條件艱苦,沒有跨河橋梁,村民如果要外出,必須要用船渡過野紀河,水文站的測量船就成了當地群眾過河往返的主要工具,熱心的張國喜便是村民們最熟悉的“艄公”。年長的村民們都還記得,張國喜的身影時常在野紀河中往返穿梭,使用水文站的測量船免費幫助老百姓們過河。“隻要群眾有需要,他從不推脫,都會主動幫忙。”

盛夏的野紀河水流充沛,它像一匹烈性的野馬奔涌向前,這一天測量船開到河中央,突然一個大浪打到船上,船雖然沒有翻,張國喜卻不幸落入水中,被湍急的水流一直往下沖……船上的群眾急聲呼救、奔流的河水繼續咆哮,聽聞張國喜落水的消息后,村民馬上自發組織沿河搜救。可惜,等大家找到他時,他已經停止了呼吸,年輕的生命定格在了為人民服務的最后一刻。那一年,他年僅40歲。

張國喜生前照片。張國喜長子張正榮供圖

家人悲痛欲絕,群眾聲淚俱下,但張國喜同志再也無法照顧年幼的子女,再也無法擔起家庭的重擔,再也無法給挂在心上的群眾當一次“艄公”……吞噬了張國喜身體的野紀河像是醉了酒一般混混沌沌地咆哮而過,隻有河畔上孤零零的兩根水尺仍舊靜靜佇立,它們好像是在為他默默哀悼,更像是在為他的為民愛民之心而堅守如磐……為民愛民,這是張國喜短暫一生中最真實的“解說詞”,他是大山裡的水文人,更是在艱苦歲月裡溫暖人心的火種。

“張老是個大好人,在罵腮河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值得稱贊的事情……”火石壩水文站當地長大的退休醫生安定文,對張國喜的事跡仍然記憶猶新。沿著野紀河右岸,走入一條雜草叢生的羊腸小路,不遠處可看見廢棄多年的火石壩水文站,它破舊卻依然堅挺,靜靜佇立,聆聽著野紀河水漲水落的生命脈搏。

張國喜一家合影。張國喜長子張正榮供圖

張國喜,1933年1月出生於貧農家庭,195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1月至1955年1月期間,先后在黔西縣原大關區桂箐村擔任村長、黨支部副書記等職務。“在黨的培養教育下,自己的思想覺悟逐步提高,奠定了為人民服務的政治覺悟,因而在艱苦的歲月裡,同樣按黨的方針政策辦事,同群眾同甘共苦,積極工作……”這是張國喜在“工作思想鑒定表”裡的自我鑒定。正是有了這5年的基層工作經歷,讓他鑄就了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習慣了時刻關心關注群眾冷暖,默默在心裡許下了為人民服務的諾言。不管到了什麼崗位,張國喜都用實際行動、甚至他的生命,踐行著這個鋼鐵般的信念。

1955年2月至1959年2月期間,張國喜先后在縣農工部和農水局工作,分別擔任農業輔導員、水利輔導員等職務。工作環境變了,工作要求也不一樣了,但他始終積極學習、勤於鑽研,不斷克服自己文化水平低的實際困難,學會了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還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老百姓測量引水溝渠等,服務群眾之心始終不減,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受邀參加了省裡的積極分子大會。

1959年3月,由於工作需要,張國喜積極服從組織安排,不講條件不提要求主動到了偏遠的野紀河水文站,后又搬遷到火石壩水文站。翻開張國喜泛黃的檔案,他在干部鑒定表上這樣寫道:“到水文站又是一個新的工作,同時人少、地方偏僻,工作是有困難的。但想到自己是一個黨員,應該在這艱苦的環境裡更加積極的工作,動員大家在這荒野的地方搞好工作。想到這些,自己的決心更大了。”

火石壩水文站位於黔西縣永興鄉火石壩村罵腮河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罵腮河,溝壑叢生、山高路陡,交通極為不便,當地的群眾需要購買糧食、食鹽等生活物資,都要到70華裡以外的中坪區(現為中坪鎮)去。張國喜同志經常主動承擔起水文站採購米糧的重任,每次早上天不亮就出門,來回步行100多華裡背回糧食、鹽等生活物資,保証了站上同志們的飲食,時不時的還會為當地的百姓捎點生活用品。在水文站期間,張國喜始終心系當地百姓,水文站需要進行站房修繕,或者添置水文測量船等,他就組織當地的群眾到水文站務工勞動,新造測船、整修站房、燒石灰、刷牆壁、平地面……始終與群眾同甘共苦,不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資金,還為貧窮困難的當地群眾創造機會增加收入。

張國喜在自己的向黨交心書中寫道:“焦裕祿、王杰等榜樣,隨時用他們的革命精神做一面鏡子,檢查對照(自己的)工作思想、行動,學習他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而奮斗到底。”他用自己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這樣的一種追求,也影響著自己的后輩不斷的成長。為民情懷化作一粒種子,在家風熏陶中發芽壯大。張國喜長子張正榮,成為了一名水文“哨兵”,接過父親的接力棒,踏著父親走過的路堅毅前行。在張正榮的心中,父親是一位巨人,“他把群眾冷暖挂在心上,群眾也把他記在心坎裡了。”他傳承著父親的精神,不管在哪個測站都留下了許多服務民眾的佳話,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張國喜離開我們已經40多年了,但他一心為民的寶貴品質從未離去。一代又一代的水文人,正沿著張國喜們走過的路,不斷續寫為民愛民新的篇章。(文/圖 晏雪鬆、張靜)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