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七星關區小吉場鎮:

落好產業棋子 走活發展路子

2021年09月21日08:42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又是一年秋風起,赤水河畔的七星關區小吉場鎮,山水之間依舊郁郁蔥蔥。

“以前沒有想到,這些樹竟會成為我們的‘搖錢樹’!”望著山坡上青枝綠葉的古茶樹,年近六旬的吳道倫感慨萬千。

吳道倫是畢節市七星關區吉場古樹茶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去年底,看到家鄉漫山遍野的古茶樹常年“自生自滅”,老當益壯的吳道倫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公司,對古茶樹進行管護和開發。

今年,吳道倫的公司開始採摘和加工古樹茶,制作了干茶葉3噸多,產值200多萬元。昔日荒野樹葉,今成桌上香茗。

“這茶賣得不錯,我現在隻剩下幾百斤了。”吳道倫告訴記者,小吉場鎮的古茶樹如果全部開發利用,估計一年可產干茶葉8噸左右。

“發展產業,生態的才是最寶貴的。”小吉場鎮新上任的黨委書記張林濤一語道破古樹茶產業的成功之謎,“我們將進一步規范這原生態的古茶樹管理,保護和開發雙管齊下,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依托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小吉場鎮產業星羅棋布,讓美麗鄉村活力四射。

白鷺斜飛秋山遠,一湖清水連畫樓。走進新倫村,流水潺潺的小河穿過村庄,山下青瓦白牆的黔西北民居錯落有致,湖畔稻田豐收在望……

山坡上,600余畝刺梨迎來了豐收。看著碩果累累的枝頭,伸手摘下一個刺梨嘗了嘗,老支書陳紹緒面露笑意:“今年雨水和光照都好,味道很不錯。”

2016年,新倫村大山生態刺梨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昔日陡坡地成了刺梨園。5年過去,這山野間一年一度的豐收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按畝產3000斤、市場價每斤2元計算,我們村的刺梨年產值300多萬元。”陳紹緒說。

山上是果園,山下是菜園、藥園。在小吉場鎮產業壩區,群山環抱中1500余個大棚覆蓋了德勝社區等5個村(社區),棚內育苗的黃精等中藥材長勢良好,當地群眾正在移栽秋季蔬菜。

“這個產業基地讓我們可以在家門口上班,隻要有時間來,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工資每天130元左右。”正在栽種芹菜苗的李群書告訴記者。

產業基地採取換季種植模式,一年四季中藥材、蔬菜、草莓等輪番上市,大大提高了土地經濟價值,帶動當地群眾100多人穩定就業增收。

告別貧困步入小康生活,感恩奮進建設美好家園。如今的小吉場鎮,山坡上郁郁蔥蔥的古茶樹、田間地頭群眾勞作的身影、壩區大棚裡長勢良好的蔬菜……一個個欣欣向榮的產業共同構筑成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青山綠水間蕩漾著幸福的氣息。

去年,該鎮大力培育特色產業,發展刺梨6000余畝、中藥材近1400畝、高粱2000畝、蔬菜2000畝、草莓617個大棚、羊肚菌400個大棚,冷水魚、龍蝦等水產養殖300畝,帶動群眾累計增收上千萬元。同時,加快高標准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投入370萬元修建蠶房3400平方米,投入190萬元修建中藥材基地機耕道2.27公裡,產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今年,我們繼續鞏固好產業發展,不斷抓產銷對接、產業鏈延伸,著力建設名貴藥材小鎮、特色養殖小鎮、示范農田小鎮、農旅慢享小鎮、文明和諧小鎮、幸福安康小鎮。”走好小吉場鎮高質量發展這盤大棋,張林濤胸有成竹,“我們要努力破解環境保護、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產銷對接等方面存在的難題,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鄉村治理,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銳、顧野靈、汪瑞梁)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