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國內要聞

斬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華大質量保障管理模式備受認可

2021年09月16日14:1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9月16日,中國質量大會在杭州開幕。大會現場公布了第四屆中國質量獎獲獎及提名獎獲得者名單。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火眼項目組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並位列一線班組類別榜首。本次同時獲獎的還有吉利、中興、伊利、科大訊飛等國內知名企業及組織。

中國質量獎是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辦,是政府在質量管理領域的最高獎項,設立於2012年,評選周期為2年。其中,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每屆不超過90個組織和個人,足見其含金量。從歷屆的獲獎名單也可以看出,獲獎者都是在創新質量管理、提升質量水平等方面具有顯著示范帶動作用的組織,和為中國質量發展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據了解,此次獲獎的華大火眼項目組是2020年疫情初期為應對大規模核酸檢測需求,助力疫情防控而組建的。其申報的“快速精准大規模檢測服務質量保障管理模式”,是一個以科技、管理、人才賦能,集檢測產品快速研制、自動化設備智能制造、實驗室集成建設與規范運營、團隊柔性配置於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

那麼,這套質量管理模式究竟有什麼特色和優勢,能夠在眾多模式中脫穎而出,斬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呢?

20余年積累催生火眼模式 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保障

“快速精准大規模檢測服務質量保障管理模式”不是一時之功,其之所以能夠在疫情突發初期快速建成,並成為抗擊疫情的利器,得益於華大20余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持續不斷的投入與積累。

1999年,華大代表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並承接“中國卷”部分的測序和分析任務。此后,華大以“研產學”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不斷實現突破,引領基因組學的創新發展。在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中,華大也同樣沖鋒在前。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華大僅用36個小時就破譯了SARS病毒基因組序列,完成快速診斷試劑盒的研制,並無償捐贈30萬人份的檢測試劑盒﹔2004年印度洋海嘯,華大代表中國參與支援遇難者遺體DNA鑒定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華大參與災區疾控工作﹔2014年,華大在塞拉利昂快速搭建前線實驗室,成功研制並提供埃博拉病毒檢測試劑。

發展至今,華大已成長為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前沿機構,在基礎科研、儀器設備研發、腫瘤防控、出生缺陷防控和傳感染病防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也正是基於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積累,2020年1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最危急的時刻,依托久經考驗的科技隊伍和全球領先的技術平台,華大迅速成立火眼項目組,通過快速整合行業上下游資源,為疫情一線搭建固定版、氣膜版、車載版等多種不同類型的高通量核酸檢測實驗室,為發熱病人的確診、疑似病例的甄別、高危人群的排查、陽性感染者盡早隔離治療、陰性人群正常生活,及復工復產、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和疫情防控的長治久安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

截至目前,火眼實驗室已在武漢、深圳、北京、石家庄、廣州等多個主要城市落地。作為民企最大抗疫團隊之一,華大的火眼實驗室也已經成為抗疫行動中的“中國名片”,在海外30余個國家和地區落地超過90座,高效助力於各國疫情防控工作,並得到來自各國的高度認可及廣泛贊譽。

夯實質量根基 持續為全球公共衛生系統賦能

火眼項目組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與其先進的“三賦能”管理模式,即科技賦能、管理賦能和人才賦能,以及全面的“五同步”創新優勢,即基於“科學、技術、質量、標准、知識產權”的同步創新優勢,密不可分。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傳感染防控檢測產品研發、自動化設備及制造、火眼實驗室建設、火眼實驗室運營、團隊柔性調配等工作的有序、高效推進。

作為全球首創的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模式,火眼項目組也正是依托其標准化、自動化、信息化、工程化、規模化和敏捷化,助力快速精准大規模核酸檢測的落地。

在標准化、自動化、信息化三方面,火眼項目組依托華大的信息化、數字化平台,自主研制開發了專門針對火眼實驗室的信息化實驗室管理系統,可實現樣品信息錄入,全流程樣本條碼化管理,樣本檢測全過程跟蹤。同時,通過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和核酸提取系統,以保証大批量樣本精准快速檢測。

工程化指的是火眼項目組擁有固定實驗室、氣膜實驗室、車載實驗室等多種形式的實驗室,極大降低了工程建造的復雜度,僅需要3-5天便可建成,最快可1天建成。

規模化指通過能力建設和渠道布局,不斷提升單個火眼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積極布局,實現“單點通量大,網絡覆蓋廣”的規模化檢測。

敏捷化則是上述“五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即通過國產化的核心設備、柔性化的團隊管理、工程化的實驗室建設模式和自動化的生產線,實現產品快速研發、人員快速集結、實驗室快速建設、檢測快速大規模進行,並持續不斷優化解決方案,打造全方位、快速響應的應急機制。

“六化”助力火眼實驗室快速迭代升級,形成全套針對傳感染病毒破譯和精准檢測的快速解決方案,全面滿足各地疫情防控的需要。未來,火眼實驗室一方面可在疫時形成公共衛生體系的強力科技支撐﹔另一方面在平時可為日常化應用和科研服務,持續對全球公共衛生系統持續賦能,應用於其他傳染病防控、出生缺陷防控、惡性腫瘤防控等公共衛生新基建工程,意義深遠。(俞志榮)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