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時政要聞

黨史學習教育

黔東南:“三社聯動”促變化 社區治理助振興

2021年09月13日14:13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我就站在這裡了。”“我覺得我是對的。”“我也覺得我是對的。”......

近日,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凱裡市大風洞鎮青杠林村開展的家長正向教養小組活動現場,幾位婦女蒙著眼罩,共同將一條紅布條圍成一個正方形,首次各抒己見挑戰失敗,第二次眾口一詞挑戰成功。

“剛才圍正方形的過程,就像在家裡教育孩子,有爸爸的方法、有媽媽的方法、還有爺爺奶奶的方法,最后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游戲結束,主持該活動的騰代珍說道。

作為青杠林村“兒童之家”本土社工,這是她第一場獨立組織和主持的活動,為村裡24名家長開展以“教養孩子意見不統一怎麼辦”為主題的正向教養活動,通過游戲體驗及座談討論的形式,與家長們共同探討教養孩子的秘訣及如何解決意見不一的問題。

“開始是有點擔心,因為不熟悉,各方面都不懂。”在家帶孩子十余年,沒有工作、社交甚少的騰代珍加入本土社工前十分糾結,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她決定出走自己的世界,去廣交朋友、改變自己,她說:“成為志願者后,每次開展的活動都很有意義,不僅可以提高自己,更學到了不同人群的育兒經。”

不僅是騰代珍,青杠林村許多村民,特別是老人和孩子都有了顯著的變化,他們在充實日常生活的同時都深感身心更健康了。

青杠林村是一個典型的留守村庄,全村1700余人就有600余人外出務工,加之面積大、各自然寨分散,且多民族雜居,給村庄治理、公共管理、產業發展等事務帶來極大困難。

2020年5月,由貴州省民政廳指導,黔東南州民政局、凱裡市民政局支持,凱裡市彩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的“三社聯動”試點項目正式進駐該村,通過重新建立“兒童之家”“幸福院”,開展兒童戲劇夏令營、婦女健康小課堂、婦女季度生日會、兒童季度生日會等方式,為當地老人和兒童營造溫馨的活動場所,為社區治理提供了更為周到的服務。

“‘三社聯動’讓村裡的管理、活動組織能力等各方面明顯增強,現在各項活動開展都很順利,群眾參與活動積極性、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都有很大提升。”青杠林村人口主任梁萬富對“三社聯動”工作十分肯定和認可。

據介紹,青杠林村堅持黨支部引領,以“三社聯動”工作機制為保障,從提升村民參與公共事務、充實弱勢群體服務、提升村民對青少年的正向管教意識三個層面出發,探索出青杠林村“鄰裡互助+社工服務”的“幸福鄉村”建設道路。

“在推廣過程中,我們以民生為核心,踏踏實實干,身體力行做示范。”凱裡市彩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干事周宇虹說:“現在,活動豐富多彩了,群眾參與度高了,公益心更強了,我們和群眾都在成長。”

隨著項目的開展,“三社聯動”日漸深入人心,得以蓬勃發展。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三社聯動”項目不僅在村裡培養本土社工志願者,吸引村內黨員、村民骨干參與村庄公共事務,還通過建立青杠林村環境衛生、文化體育、產業發展、教育與關心下一代工作四個下屬功能委員會,分別從事村庄生態文明建設、精神文化生活、產業發展和青少年教育與保護等方面的公共事務,響應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的同時,更為基層治理工作、助力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事實上,青杠林村只是黔東南州“三社聯動”眾多變化的典型代表。

2020年,黔東南州以省級基層治理深化改革試點項目為契機,充分結合各地需求,採取項目化運作方式,在全省試點先行開展構建以“社區為平台、以社會組織為載體、專業社工人才為支撐”的“三社聯動”機制建設,在凱裡市南山社區、上馬石社區、青杠林村、白水村,岑鞏縣大坪同心社區5個社區開展試點探索,通過創建“購買服務、項目運作、過程評估”委托機制,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三社聯動”新模式。

在推動過程中,黔東南州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以黔東南州、凱裡市、岑鞏縣主要分管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州、試點縣(市)民政部門指導小組的工作專班,實現“州縣一體化”聯動,並制定《黔東南州“三社聯動”社會服務項目省級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有序推動“三社聯動”機制建設。

不僅如此,黔東南在省民政廳支持下,採取日常推進督導、中期評估,末期驗收方式對試點工作進行全流程管理,初步完成了5個試點社區的發展規劃﹔並通過創新建立社區發展基金,以會代訓、實地調研、座談、評估等形式,先后開展“三社聯動”有關業務培訓﹔同時,採取“專家督導+政校合作”的模式,與貴州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合作推進試點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社區治理水平,力求試點社區取得實效。

如今,黔東南州搭建了部門、鄉鎮、社區、社會工作機構參與的綜合考核體系,形成了以“政社互動”支持“三社聯動”的工作新機制,各試點社區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社區群眾的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

凱裡市南山社區“三社一體化”社區治理、開懷街道上馬石社區“居民互助+社區共融”、大風洞鎮青杠林村“鄰裡互助+社工服務”、凱棠鎮白水村“志智雙扶”和岑鞏縣大有鎮大坪同心社區“居民互助+社區共融”等新路徑不僅為全州高質量提升社區治理服務奠定了基礎,凱裡市所創建的“一領四建”模式、岑鞏縣探索的“618”機制和“1+2+N”工作方式等更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黔東南州乃至貴州省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自今年3月份項目啟動以來,黔東南州共培育和孵化社區組織19個,培養本土社工人才22人,建立社工志願服務站(室)16個,覆蓋10縣(市)22個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安置點。同時,深入開展兒童生日會、端午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等主題活動14次,累計服務人次約1800余人次,走訪慰問困境群體26戶。

“下一步,黔東南將總結提煉‘三社聯動’經驗模式,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使之能更好地服務全州基層治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並以全國社會工作培訓班為契機,培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本土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兩個主體,夯實社會工作發展根基﹔同時,借助佛山幫扶契機,縱深推動全州城鄉社區治理再上新台階。”黔東南州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長林如是說。(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石含開)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