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文化旅游

黎平縣文化旅游為鄉村振興賦能

2021年09月03日17:2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黎平縣緊緊圍繞文化旅游產業扶貧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培育文化產業,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極大地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文化惠民扶貧工作成效進一步鞏固提升。

保障民生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2016年以來,黎平縣每年投入80萬元為403個農家書屋更新圖書﹔同時為76個貧困出列村配置農家書屋及圖書設備閱覽桌椅92套、書架48組,圖書20000余冊,充實完善266個村級文化閱覽室建設。累計投入370萬元為各村配送音響、籃球架、蘆笙、二胡、廣播等文藝、體育設施。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按照“七個一”標准,累計建成240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全縣投入1162萬元,建成農體工程項目248個,其中鄉鎮級農體工程項目19個,村級農體工程229個,實現了農體工程全覆蓋。投入約2700萬元,建成社會足球場10塊。投入54萬元建成了18個出列村籃球場和文化廣場,豐富了群眾的體育文化生活,為全縣體育事業發展賦能。

同時,加大實施多彩貴州“廣電雲”村村通,2019年11月,全縣新增有線電視用戶7.3萬戶,全縣有線電視用戶發展到10萬戶,累計補助新增用戶安裝費、收視費5012.44萬元。實施扶貧宣傳應急廣播“寨寨響”工程,建成508個(含403個行政村、11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50戶以上自然寨扶貧宣傳應急廣播系統。

統籌文化、體育、廣電公共資源,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全縣1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成以文化活動室、應急廣播系統、有線電視網絡、戶外活動場地、文藝隊伍建設、文體活動開展等為框架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扶貧宣傳應急廣播系統,開通多彩貴州廣電雲“戶戶用”信號,建成圖書閱覽室12個,籃球場5塊,配置乒乓球桌24張,健身路徑器材9套。重點打造龍形、干涼亭、六塘沖、石門等4個安置點“兩室一館”,增配了民族樂器和服務設施,安裝了監控設施。建成侗文化活動室4個、鄉愁館4個,讓搬遷群眾記住鄉愁,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對新居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決心。與教育部門聯辦“4點半學校”,安排文化志願者輔導較早放學的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家長安心務工就業。同時,將兩個閱覽室提升為“布客書屋”。

志智雙扶 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近年來,黎平縣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積極開展文藝宣傳作品創作。組織縣內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你是》《快樂網格員》《為青春放歌》《精准扶貧、你我同行》《移民新春喜事多》《進門叫聲媽》《志智雙扶顯真情》《我把脫貧來傳唱》等一批主題鮮明、積極向上的優秀文藝作品,講好黎平扶貧身邊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鼓舞民眾士氣。

開展大扶貧大宣傳活動,舉辦全縣扶貧宣傳骨干人才培訓,指導各鄉鎮扶貧宣傳小分隊開展創作和宣傳活動。組織縣侗族文化有限公司,開展送戲下鄉演出,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扶貧政策。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開展送戲下鄉演出888場次,惠及群眾30多萬人次,有效帶動了各村開展內容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組織縣圖書館開展送圖書下村、進社區、進學校活動達24次,送書3.5萬余冊,價值70余萬元,為全縣的脫貧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充分利用村寨扶貧宣傳應急廣播,推進扶貧宣傳“寨寨響”。將黨的扶貧政策、農村消防、安全生產等知識和文藝作品錄制成音頻資料,發放到各村寨播放,傳播黨的好聲音,營造濃厚的脫貧攻堅氛圍。

發展產業 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通過旅游帶動,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高屯盎寨等7個鄉村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黃崗、蒲洞等中西部協作旅游設施項目建設。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扶持鼓勵民間恢復摔跤節、千山歡聚節、關秧門、傳統民間節慶活動,提升鄉村旅游文化內涵,積級發展鄉村旅游。2016年以來,全縣鄉村旅游人數年均增長32.56%,鄉村旅游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5.47%,帶動12000多名貧困群眾增收。

發展傳統手工藝業,申報公布縣級非遺小鎮1處,非遺村落5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0處。扶持多家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發展“合作社+三娘+企業”的模式,帶動486名繡娘、染娘、織娘,發展侗繡、侗染、侗錦等民間特色工藝品生產,實現年人均收入2萬元以上。

推動“旅游+生態農業”,撬動“旅游+電子商務”。推動肇興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堂安梯田田園觀光農業,種植茶葉、油茶、蔬菜2.83萬余畝。支持“牛耕部落”舉辦“千牛同耕”活動,目前正在創建3A級景區。2020年,“牛耕部落”產值達4000萬元,帶動275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培育壯大電子商務,推動“網貨下鄉”和“黎貨出山”,促進群眾創新創業。推動多家主流快遞公司先后延伸到景區,帶動30余人創收,人均月工資3000元。2019年,肇興電商站點代買銷售額近75萬元。

通過政策傾斜,豐富服務業業態,帶動“旅游+其它服務業”。開通高鐵直通班線,帶動景區旅游運輸業發展,實現就業212人。培育發展飯店、農家樂、小吃店達68家,能夠一次性滿足7000人同時就餐需求。發展賓館、精品民宿、客棧234家,能一次性滿足5020人住宿。目前,從事旅游服務業人員達613人,人均年工資收入達2.2萬元,帶動89名貧困人口就業。

景區帶動 推進旅游產業扶貧

推動肇興景區產權要素資產化。動員群眾以資源入股、土地流轉、房屋租賃等形式,推動自有產權資源變資產。2014年以來,肇興大景區群眾以房屋資源和人口資源入股景區經營,獲得門票收入的20%-25%分紅,年均分成近245萬。租賃門面、房屋502間,租金年收入2510萬元,涉及貧困戶的有38戶165人,戶均年收入達8.5萬元。

推動景區資產運作組織化。組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扶持成立肇興村旅游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引入公司治理,將景區資源打包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和旅游管理公司,讓貧困群眾親自參與經營。2019年,肇興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76余萬元,專業合作社實現收入1100萬元。(張文麗、姚進忠)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