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

承載地質文明 講述遠古貴州

2021年09月02日09:18 | 來源:貴陽日報
小字號

多媒體影片受小觀眾熱捧。

“這個博物館非常吸引人,為我們有這樣一個博物館感到自豪,這個博物館不僅是貴州的,更是中國的、世界的。”“這個博物館很有貴州特色,從外觀設計到展陳都是一流的,貴州又添上了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自8月14日,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正式建成並免費對外開放以來,每天都迎來眾多參觀者,好評如潮。截至目前,該館已接待近萬名觀眾。8月26日,來自貴州文化界、地質界的專家學者受邀走進博物館,開啟了一場穿越遠古今生的時空之旅。

展覽吸引廣大市民。

詮釋滄桑巨變的前世今生

位於貴陽市觀山湖區雲潭南路與興筑西路交匯處的這座省級地質博物館,是貴州建筑面積最大的國有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其建筑面積達4萬平方米,展陳面積1.6萬平方米。

站在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筑前,首先注意到其別致獨特的外觀:融合了貴州梵淨山“蘑菇石”、沉積岩地層等獨特地質元素,獲2020年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

博物館全館設有6個展廳和一個互動展區,分別為序廳、4個常設展廳和1個臨時展廳。其中四個常設展廳分別為“神秘貴州”“多彩貴州”“富饒貴州”“奮進貴州”四個常設展覽。館內展陳內容豐富、獨具特色、異彩紛呈。步入其中,濃縮的地球歷史和生命演變逐一呈現。

“神秘貴州”廳鎮廳之寶:關嶺魚龍化石。

走進序廳,佔據了幾乎一面牆的巨幅海百合化石充滿震撼力,立刻抓住了觀者的視線。一朵朵直徑達半米左右的碩大“花朵”盛開,與它們的“莖稈”一起構成繁花似錦的畫卷,而“花朵”上清晰的鱗片狀結構,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動物特征。解說員介紹,這面海百合化石面積達106平方米,該標本屬於超大型密集共生的古生物化石,是目前可知的自然產出面積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序廳裡,還有以瓮安、凱裡、盤州、興義、關嶺等五個典型古生物化石群標本制作的“五福牆”,寓意著歡迎和祝福。

流光溢彩的“神秘貴州”展覽,以“古生物王國”為主題,分為“沉積巨著”“生命源頭”“龍的故鄉”“陸地尋蹤”四個部分,用454件精美的古生物化石標本、生動形象的場景復原和多媒體影片,引領觀眾走入神秘的“古生物王國”,講述遠古貴州的生命故事。

“多彩貴州”展覽以“喀斯特王國”為主題,分為“滄海變遷”“追根溯源”“經典地貌”“地質旅游”四個部分,運用聲光電、場景復原、油畫、沙盤等展示手段,再現各類地質景觀,傳遞人文景觀內涵。

“富饒貴州”展覽以“黔中無閑石、貴地多寶藏”為主題,分為“黔礦之富”“黔礦之成”“黔礦之優”“黔礦之用”“黔礦之美”五部分,用300多件珍貴的礦石標本、礦物晶體、玉石工藝品,系統詮釋貴州礦產資源的豐富、美麗和優勢,集中展示貴州作為中國汞都、中國金州、中國鋁工業基地、亞洲磷都、亞洲錳都、西南煤都的發展自信。

“奮進貴州”以“貴州自然資源發展歷程”為主題,分為“地質礦產篇”“地理測繪篇”“土地管理篇”三個部分,運用雕塑、場景復原、歷史照片、珍貴文物等展示媒介,講述新中國各個時期自然資源人用智慧和汗水,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博物館還展出了300多件(套)文物,其中不乏李四光等老一輩地質學家的珍貴手稿。

臨時展廳定期更新特別展覽,打造的互動展區、化石修復室、主題圖書館、文創商店及科研科普活動室、5D影院等,成為傳播知識、文化的新場所。

“我們希望以開放的姿態,聚集和引領知識的傳播,讓觀眾在欣賞中增長知識,在體驗中啟發智慧,在科技中收獲快樂。讓這個博物館成為傳播知識、文化的新場所,吸引廣大群眾尤其是年輕人‘帶著興趣走進來、帶著知識走出去’。”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

序廳中的超大型海百合化石。

稀世寶藏異彩紛呈

據省地質博物館館長齊少烽介紹,該館前身為始建於1957年的原地質部貴州省地質局全省地質資料處。2011年起,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關心下,貴州省自然資源廳作為省地質博物館建設牽頭單位挂圖作戰,貴州省地礦局、貴州省煤田地質局、貴州省有色地勘局狠抓落實,省屬數個單位高效配合。十年耕耘,終成碩果。“建成貴州省地質博物館並免費向公眾開放”是貴州省2021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也是貴州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舉措。

該博物館館藏古生物化石、礦物晶體、岩礦標本、自然資源文化物件、地質資料等10余萬件藏品。據2020年底統計數據顯示,館藏成果地質資料數量排名全國第六,原始地質資料數量排名全國第三,館藏實物地質資料中岩心長度全國第八,標本數量全國第三,光薄片數量全國第四,岩屑數量全國第四。

在展出的數不勝數的珍寶中,除序廳的超大型海百合化石,還有眾多“鎮館之寶”引人注目:“神秘貴州”展廳的“鎮廳之寶”——梁氏關嶺魚龍化石標本,是目前所知最完整的一件梁氏關嶺魚龍,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精美的一件梁氏關嶺魚龍化石﹔蔡胡氏典型魚龍正模標本,產於貴州關嶺新鋪鄉和尚坡,該魚龍目化石數量很少,目前全世界僅發現一塊標本﹔中國始喙龜化石出土於貴州關嶺,距今約2.28億年,是已知最早出現“喙”的原始龜類。省地質博物館內展出的喙龜標本,不僅是全球范圍內出土最完整的一件中國始喙龜,也是唯一一件展出的中國始喙龜化石標本﹔還有館藏的鄧氏貴州魚龍、孫氏新鋪龍等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第一批)”……

古生物的場景復原。

文化生活的好去處

展廳裡,多媒體影片、模型、場景復原等形式展示的地殼沉積演化史、古生物進化史等知識特別受家長及小朋友歡迎。在一處古生物的場景復原中,模型制作逼真,讓人們仿若穿越到神秘的史前。小朋友好奇地穿行其間,通過解說員耐心講解,他們在體驗中增長了知識。“這樣的展陳方式特別好,形象而有互動,模型制作逼真精美,身臨其境,將專業性、知識性與觀賞性、趣味性有機結合,更能引導青少年去探索自然之謎。”“展陳的趣味和互動特別吸引孩子,自博物館開館以來,我已帶孩子來了3次。”幾位陪孩子前來參觀的家長贊不絕口。

“走進這個博物館,看到了這片土地曾經的海陸變遷,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參觀之后,感到我們貴州堪稱天然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了解到貴州是我國世界自然遺產地最多的省份,也是我國自然資源富饒的省份,自豪感滿滿。”“省地質博物館給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基地,也給廣大市民提供了增長知識、豐富文化生活的好去處。”許多觀眾說。

“這是一個超一流的地質博物館,不僅讓人更深入地了解貴州,還了解到地球的演變與生命的進程。博物館的展陳貼近社會、貼近大眾,豐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貴州省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知名作家袁浪說。

“這個博物館抓住了貴州特色,聲、光、電運用到位並為普及自然科學增添了不少趣味,還充分展現了貴州文化、貴州精神。這裡已成為向世界傳遞貴州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讓我們感到激動、自豪。”貴州省地礦局原總工程師、首席地質科學家周琦說。

“省地質博物館為詮釋貴州‘古生物王國’‘喀斯特王國’‘沉積岩王國’,展示貴州資源稟賦優勢、傳承貴州自然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重要平台,是貴州自然資源人的驕傲、貴州的驕傲……”參觀結束后,專家學者們仍然激動地相互分享自己的感受。(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趙紅薇 文/圖)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