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醉美銅仁

江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讓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2021年08月25日16:4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挂扣新村。

巍巍梵淨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快場青山環抱,河水清澈見底,溪岸青草如茵,宛如一幅水墨畫。

“空氣好了,村庄美了,河水清了,在村裡隨意打卡,都能看到如詩如畫的場景。”江口縣太平鎮快場村黨支部書記鄭雲清說,“自從村裡倡導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以來,村子的“顏值”不斷提升,生活在這裡越來越幸福。”

這是江口縣推進鄉村振興促進生態振興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銅仁市江口縣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找准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細化推進措施,發揮組織優勢,把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作用落細落小落實,闖出一條極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生態宜居托起美麗鄉村夢

“過去快場村不說垃圾遍地,但至少不能算干淨。”太平鎮快場村村民余代雲說,自從人居環境提升以來,路變干淨了、河也變的更加清亮了,堆草的地方變成了小花園,整體村民的素質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也增強了。

走進太平鎮快場村,干淨整潔的通村水泥路、太陽能路燈、錯落有致的房屋,家家戶戶的院落被收拾得干干淨淨,目之所及都是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為進一步引導群眾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快場村在全縣創新實施了首家“垃圾兌換超市”,破解了“垃圾圍村”、鄉村衛生機制難制定、鄉村衛生陋習嚴重等難題,提高了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推動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

群眾是人居環境整治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快場村制定了“垃圾兌換積分,積分換取商品”實施細則,村民們將廢棄的生活垃圾帶到超市,工作人員進行分類,可回收垃圾採用稱重或計量的方式,按照相應的標准折換積分,累積到一定積分的村民可在“垃圾兌換超市”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

“根據垃圾種類設定積分計量,將生活學習用品也納入可兌換商品,並按市場價值核算所得積分進行兌換。並通過“創衛比武”、村規民約等正反獎懲、動態監管機制,補齊了鄉村缺失的約束和引導機制。”快場村駐村第一書記楊麒民介紹道。

除此之外,快場村還通過主題黨日活動和黨員積分制管理,組織全村黨員、干部帶頭拆“兩房”、清“四堆”變“三園”、改造戶廁,並積極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形成黨群共建美好家園的濃厚氛圍。

“村庄變美了,外地來旅游度假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游客們都說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可羨慕我們了。”當地村民笑的合不攏嘴,“我們是人在景中住呢。”

快場村的“垃圾兌換超市”,村民用垃圾兌換的不僅是商品,更“兌”出了鄉村新面貌,“兌”出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基層治理提升群眾幸福感

“以前逢年過節的時候,村裡各種名義的酒席都有,大家都覺得你家辦我家沒辦就虧了。”談起亂辦酒席現象的改變,壩盤鎮挂扣村官家灣組委會主任胡紅兵由衷感慨道,“現在組委會制定了禁止亂辦酒席的村規民約,有效遏制了這種不良風氣!”

胡紅兵所說的“組委會”,是江口縣探索推進的“民心黨建+組委會”鄉村治理模式。官家灣組委會現有成員5名,成員都是由組內村民代表大會公開選舉產生,代表村民利益,受村民監督,向村民負責。採取在村民組設置組委會的方式,劃細劃小農村基礎治理單元,拓展完善村民參與組內自治渠道,讓村民自治真正成為群眾“家門口的事”。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在組委會治理模式基礎上,江口縣聚焦“治理有效”目標任務,探索實施了新時代村級治理體系改革,通過定崗、定人、定責、定薪、定效,科學設置“兩委一社四中心”,推動形成崗位有明確職責、工作有合理待遇、管理有規范辦法的長效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前村裡大事小事,大會小會都是支書主任去理,現在設置了一社四中心,大家分工更加明確,支書主任也騰出更多的時間精力抓工作、抓發展。”壩盤鎮挂扣村黨支部書記艾小祥如是說。

“肯定是改革后好啊!改革后委員們分別出任各中心主任,職責明晰、待遇提高,我們的責任感和干事激情也更高了。”今年6月,縣委組織部在調研新時代村級治理體系改革工作時壩盤鎮挂扣村副支書(兼文書)李永祥說。

改革后,李永祥兼職綜治辦主任,現在基本工資3450元,自身職責任務更明確了,對改革成效很是認同。

如今,江口縣通過全面深入推進“民心黨建+組委會”治理模式和新時代村級治理體系改革,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更加高漲,村級職能職責更加明晰,村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壩區產業開啟幸福新生活

“出門就是產業基地,我在這裡既務工又入股,有兩份收入,掙錢顧家兩不誤,真是一舉多得啊!”閔孝鎮雙屯村村民楊靜樂呵呵地說,“在壩區黨支部動員下,不僅把之前撂荒的土地利用起來,還幫我在家門口就業務工。”

為了帶領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雙屯村把黨建觸角延伸到產業發展第一線,成立了壩區產業黨支部,將村裡能人大戶、技術專家、致富帶頭人等20名黨員納入產業黨支部。人心不齊,壩區產業黨支部站了出來。土地流轉受阻,黨員分頭動員。闖市場需要合力,集體經濟合作社來幫忙。種植需要技術,壩區專家人才扛起大梁。

“壩區黨支部不僅提供生產技術服務、材料採購,還在產銷對接領域開拓渠道,大家發展產業的勁也更足了。”雙屯村黨支部書記姜啟雲說,“在壩區黨支部的引領下,分散在產業鏈上的黨員全都被組織起來了,積極在壩區開展技術指導、糾紛協調、政策宣傳,為壩區產業發展添磚加瓦、出謀劃策。”

“隻要栽好自己的‘梧桐樹’,就不愁沒有老板來投資。”這是姜啟雲說得最多的話。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雙屯村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村社合一”模式,引進四家企業發展生態稻蝦養殖200畝、中藥材2000畝、精品果蔬350畝,以“6211”模式利益聯結178戶642人,集體經濟年收入達40萬以上。

集體壯了,村民富了,鄉村美了!現在的雙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以前的荒山荒坡如今變成了“金山銀山”。“我有信心和決心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姜啟雲臉上洋溢著幸福自信的笑容,對未來充滿著無限希望。

鄉村振興,關鍵產業要振興。江口縣堅持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規范程序成立壩區產業黨支部21個,使基層黨組織更加有效地融入到幫民致富的產業中來,全縣呈現出“一個壩區一個支部、一個基地一批人才、一個產業一面旗幟”的良好態勢。(圖/文 江口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