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頭條

擦亮發展底色 澆灌團結之花

——黔東南州奮楫揚帆續寫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華章

2021年08月24日14:28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夏末秋初,走進天柱縣聯山街道,高樓林立、環境優雅、廠商雲集、車水馬龍,讓人耳目一新,廣場上、宣傳欄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等文字格外矚目、十分明顯。

“以前在老家時,小孩半夜發燒,到醫院來回要2個多小時,很不方便﹔現在到這裡,孩子讀書、就醫、就業都很方便。”提起現在的生活,從坪地鎮青溪村搬遷到聯山街道惠民社區的姚茂鬆越說越有勁。

2018年,乘著脫貧攻堅春風,姚茂鬆不僅搬遷到縣城,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還當上了社區樓棟長、進入社區工作,每個月都拿到2500元的工資,加上妻子每個月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的1570元工資,一家人其樂融融、倍感幸福。

“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黨和政府及領導干部的關心,幫助我們夫妻倆解決了就業難的問題。”姚茂鬆感恩道謝道。

作為“黔東南州民族團結示范鄉鎮”,近年來,天柱縣聯山街道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民族工作主題,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突出重點,使民族團結更加深入人心。

與聯山街道一樣,在“十三五”期間,經過省政府批准,黔東南州各縣市先后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成立了白午、龍形、武筆等11個街道辦事處,讓貧困山村群眾搬遷進城成為“新市民”,並加強宗教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引導和幫助易搬群眾融入城市、安居樂業,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不管是苗族還是侗族,我們都很團結,沒有矛盾,也能合得來,大家都互幫互助、禮尚往來。”盛夏,黎平縣龍形街道構洞村舉行門樓竣工慶典,邀請了附近村寨的各族同胞前來齊聚一堂、共襄盛事、共話發展,參加完表演后的該村村民石宏蓮表示:“不論男女老少、不論哪個民族、不管哪個村寨,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信念團結在一起。”

如今,黔東南各地,新建道路連接大山內外,現代校園書聲琅琅、生態宜居特色村落,在民族團結進步發展中實現蝶變。

自2019年12月黔東南州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命名以來,黔東南州以點帶面,推進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縱深發展,全州各縣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迅速行動,成功探索出了富有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創建之路,為貴州省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發展探索了經驗。

政策引領,為創建添法制保障。先后印發實施了《黔東南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工作推進方案》《黔東南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示范單位命名管理辦法》等健全符合實際和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文件,全力推進各項民族政策落地落實的常態化、制度化,以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

文化賦能,筑牢創建新高地。黔東南把弘揚民族文化作為“根”和“魂”,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舉辦民族團結進步知識競賽、尋找民族團結好聲音等,讓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深入人心﹔並開辦“雙語電視”“雙語廣播”“雙語宣講”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力實施民族文化保護工程,著力建設全國民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以鎮遠古城、西江苗寨、肇興侗寨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景區新品牌,以苗年、侗年、姊妹節、薩瑪節等為代表的民族傳統節日新熱點,以《西江盛典》《雲上繡娘》等為代表的民族文藝新精品已成為黔東南各族群眾共有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家園。

因地制宜、創新突破抓創建。黔東南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村寨(社區)、進鄉鎮(街道)、進學校、進軍營、進醫院、進景區等“八進”創建活動,實施“十縣百鄉千村工程”,成功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各具標杆性的創建模式。麻江、凱裡、黎平先后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命名,錦屏華寨村、黎平二中、雷山西江先后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命名,成功推出黔湘邊界天柱縣地湖鄉“促進邊界和諧.共建美麗家園”、黔桂邊界黎平縣登晒村“兩省一村.十聯工作法”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依法治州,建設“平安黔東南”。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總結和探索依法加強民宗事務管理的有效做法,開展富有特色的交流活動,創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營造各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諧氛圍。目前,全州民族團結和睦指數實現程度提升到99.93%。

截至目前,全州獲命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423個,其中國家級126個、省級297個,數量居全國地市州首位﹔全州有161個單位獲評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其中國家級29個、省級132個﹔全州有190名個人獲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個人,其中國家級30名、省級160名。

下一步,黔東南將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質擴面,打造一批基地學校、一批研究基地、一批主題展館、一批活態基地和精品示范點,不斷擦亮發展底色、鞏固創建工作成效,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魂。(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石含開)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