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新區“三個抓實”推進教育集聚區建設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解決好轄區群眾迫切的教育需求,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要,新蒲新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打造“教育集聚區”的目標,通過“三個抓實”千方百計優化教育配置、強化教育保障,凝心聚力打造優質教育。
抓實“基礎”投建讓群眾有學上。通過兼並整合數十所中小學、辦學點,推進區域內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匯集,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夯實轄區教育“硬實力”。通過以資配建、平台融資等方式,大力改建、新建校舍及相關配套,以“交鑰匙工程”模式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轄區行政村(社)全覆蓋。2014年以來,累計投入教育資金達87億元,截至2020年共有學校174所,學位容量6萬余個。今年,新區還將建成投用幼兒園4所、小學3所、中學1所,更好滿足轄區群眾教育需求。
抓實“人才”培育讓群眾有盼望。在抓好教育硬件基礎改善的同時,聚焦教育師資品質建設,著力提升全區教育“軟實力”。圍繞“引才、育才、用才”三篇文章,正式出台人才保障8條措施,落實各類人才津貼補貼,投建人才公寓500套免費提供給引進的公費師范生。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考(選調)、在教育部6所直屬師范大學設立引才工作站等,累計引進公費師范生(研究生)264名,並計劃在2025年以前引進公費師范生(研究生)500名,讓更多高學歷、高層次、高素質的教育人才扎根新區。同時,成立12個名師工作室,就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總結的先進經驗、發現的教學疑難等,分學科、分年級段開展橫向縱向交流研討,及時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採取支教、送教下鄉、跟班學習等措施,加強教師交流,使農村學校享受城區優質教師資源,3年來落實教師交流輪崗878人,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整體實力大幅提升。累計培養出省、市級名校長8名,省、市、區級骨干教師323名,省、市、區級教學名師51名。
抓實“品牌”打造讓群眾上好學。立足資源稟賦,通過“內力+外力”兩力並用的方式加快形成優勢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新區教育。一是扎實推進城鄉集團化合作辦學模式,強練“內力”。新區全部學校採取“一對一、一對多”的結對方式,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自責任與使命,共享彼此優秀教育資源,靈活配備師資力量,互派教師進行“走教”,“點對點”進行“硬碰硬”“實打實”的合作交流,讓“單一式”發展向“抱團式”發展邁進。6年前的遵義市第十五中學是典型的“后進學校”,2016年通過與遵義四中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后,遵義四中教師分批、分量、分階段到遵義市第十五中學開展支教、交流學習等教學活動,讓遵義市第十五中的管理階層、教師隊伍、德育和教育教學等都實現了“蝶變”,2019年被評為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二是引進北京師范大學遵義附屬學校、神州天立教育集團遵義天立國際學校、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遵義市新蒲新區實驗小學(共建)、綿陽市教科所等多家國內知名民辦教育力量,借“外力”推動新區教育事業發展,加大優質教育供給,提升教育發展品質,讓廣大群眾不僅有學上,還能上好學。(吳應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