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火”起來

——貴州創新方式讓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

2021年08月03日08:25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芳蓉

走進革命紀念館沉浸於歷史再現的情景之中,在學校課堂開展一堂生動的紅色講座,通過網絡直播進行多地聯動學習,從紅色題材文藝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黨史學習教育掀起熱潮,貴州各地開展學習的方式不斷推陳出新。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貴州不僅深度挖掘紅色資源,更通過深入實地開展活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文藝創作及演出等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火”起來,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多形式學習 紅色文化更加生動

6月10日,貴州大學把四渡赤水紀念館“搬”進了課堂。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活動。在學校西校區圖書館報告廳外,長長的四渡赤水戰役宣傳展板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了那段蕩氣回腸的歷史,讓學生們有最直觀的感受。而在報告廳內,四渡赤水紀念館講解員楊越成了課堂上的主講人,向學生們講述了《鐵血女戰士——吳富蓮》《血戰雄關 獨腿虎將鐘赤兵》《永遠的女紅軍》等感人故事。“聽了故事宣講,我和我的同學都非常感動,幾次落淚。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千千萬萬個英雄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當珍惜、當感恩、當努力學習,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2017級歷史系學生王麗菁說。

據了解,貴州大學與四渡赤水紀念館合作共建了“紅色文化與革命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基地”,於今年4月簽訂合作協議並舉行揭牌儀式。接下來,雙方還將共同舉辦“長征精神·紅色文化與發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術研討會,進一步推動深入合作。

將紅色文化帶入校園,不僅有宣講這一種方式。同樣在6月,貴州財經大學也迎來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黨課。這是在貴州省委宣傳部指導下,由貴州財經大學和貴州省花燈劇院共同改編的花燈戲《紅梅贊》藝術黨課。台上,花燈戲《紅梅贊》的24個經典唱段與5段學校領導微黨課相互穿插,調動起現場觀眾的視覺、聽覺等全方位感官,讓這場藝術表演與理論宣講相結合的微黨課深入人心。

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方式,讓貴州豐厚的紅色資源充滿活力,同時也讓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持續高漲。而無論是校館共建,還是藝術黨課的方式,都有著同樣清晰的目標——讓大眾深刻學習和感受中國共產黨的恢弘歷史以及共產黨員的初心及使命。

沉浸式體驗 直觀感受紅色力量

自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遵義會議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黎平會議紀念館、困牛山戰斗遺址等在內的各大革命紀念場館和革命遺址成了最熱門的“打卡地”。

“叔叔、阿姨,大家好!歡迎來到四渡赤水紀念館參觀,我是習水縣土城小學五年級二班的講解員周欣怡……”位於土城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內,一位小小講解員引來游客的強烈好奇,在她落落大方的講解下,參觀者了解了整個四渡赤水的輝煌歷程。從2016年開始,四渡赤水紀念館就先后與習水縣第一小學、土城鎮中心小學等學校建立館校共建合作機制,對學生進行講解培訓,目前已培養了100多名小小講解員。

紀念館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走進紀念館感受沉浸式的體驗是最直觀的學習方式,因此,這也成為各單位和個人學習黨史的首選。為了充分有效地發揮場館作用,各大革命紀念場館還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媒體平台,通過開通網上展館、媒體直播等方式,讓更多人進行“雲參觀”。

“各位網友好!今天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黎平會議紀念館……”這是今年6月初新華網開展的一次紅色博物館系列直播。40多萬網友跟著黨史學習教育省委宣講團成員、黎平會議紀念館館長張中俞的腳步,“走”進了黎平會議紀念館,不僅觀看到館內布局、館藏文物,更通過張中俞深入淺出的專業講解,深度了解了黎平會議的完整過程和歷史意義。而就在今年4月,某網絡直播平台也在習水縣的四渡赤水紀念館、土城古鎮等地開展了一場網絡直播活動。通過互聯網技術,革命紀念場館跨過地域限制,“走”向全國各地。

創新性活動 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

6月21日,遵義會議會址書香彌漫。閱讀志願者團隊代表在現場講述了“打卡遵義紅色地點”的經歷,情景劇《紅軍來了》再現長征歷史上的感人瞬間,蕩氣回腸的詩歌朗誦讓人眼眶濕潤……這是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導,貴州省委宣傳部,遵義市委、市政府主辦的“追尋光輝足跡”主題閱讀活動,作為一個全國性的活動,該活動在上海、浙江嘉興、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北京等地接續舉辦。與此同時,“多彩貴州 書香高原”2021長征閱讀季活動也同步啟動,10支紅色閱讀志願服務推廣隊伍將沿著紅軍在貴州的足跡,深入各地持續展開紅色閱讀推廣志願服務接力活動。

通過閱讀感知紅色文化內涵,而在互聯網與生活密不可分的今天,人們不僅能通過這種新技術進行系統學習,還能通過網絡深入了解到更多紅色故事。近日,遵義會議紀念館旁的一棵老槐樹成為微博熱搜的主角,閱讀量破2.7億。這棵呈“V”字形的槐樹被網友親切稱為勝利樹,在人民網官方微博推出的紅色雲展廳公益展播活動《遵義會議會址裡唯一活著的文物》中引起網民關注,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這棵樹的樹齡過百、高度超過10米,見証了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歷程,其背后也藏著一段動人的歷史。

通過一棵樹,讓全國人民了解一段黨史,這是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所能實現的傳播效果。而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作為擁有豐厚紅色資源的貴州,也正通過各種守正創新的方式,讓生動的紅色故事“活”起來,“火”起來。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