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供需兩側發力

貴州旅游供給提質升級消費有序釋放

2021年08月02日08:40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曹雯

在遵義會議紀念館,重溫革命歷史、感悟紅色文化﹔在黃果樹瀑布景區,刷臉入園,享受智慧旅游便利﹔在西江千戶苗寨,喝一席“高山流水”,感受苗寨的醉人與多情﹔在萬峰林上納灰村,租一輛自行車,徜徉於田園山水之間……

山水風光渾然天成,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這為貴州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要把旅游業做大做強,豐富旅游生態和人文內涵。

近年來,貴州始終把旅游業作為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重要戰略支撐,在加快打造“雙一流”目的地,加快建設多彩貴州旅游強省的進程中,全省旅游業呈現持續井噴、多點突破的良好態勢。

供需兩旺,旅游復蘇強勁

2021年端午假期,返鄉探親、家庭出游、小團隊自由行等多種出行需求疊加,使得貴州旅游市場持續向好。根據第三方抽樣調查結果,假期3天貴州累計接待游客1544.0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4.93億元。

其中,針對傳統佳節,施秉、鎮遠、思南等地舉辦的龍舟賽,成為端午小長假裡盛大的民間文化合唱。而青岩古鎮、山裡江南等多個景區打造的夜游項目,則繁榮著貴州的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動。

旅游消費的有序釋放,得益於供需兩側所下的功夫。

專家指出,從需求側持續強化消費激勵和消費引導,把擴大旅游消費同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從供給側不斷豐富和優化旅游產品體系,推動旅游供給提質升級,則以高質量旅游產品供給引領和創造旅游新需求。

貴州通過充分把握旅游業“流量經濟”“形象經濟”“眼球經濟”的特點,多年來深耕國際國內客源市場,常態化開展各類營銷活動、推出旅游包機及專列獎勵、景區門票半價等優惠政策,對旅游業的“井噴式”發展起到了明顯的帶動牽引作用。“十三五”以來,我省累計推出588個新項目新業態,不斷豐富旅游市場的產品供給。

文旅牽手,共建詩與遠方

6月底,全新升級的“夜游黃果樹”如約而至。在巨大的瀑布背景下,十余項光影互動和真人演藝將貴州原生態、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與山水聯動,炫人耳目,為游客送上獨具“黃果樹風情”的貴州民族文化大餐。

“以前覺得來黃果樹就是看看大瀑布,現在能夠感受到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游客馬響對於此次夜游非常滿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貴州旅游從“有沒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發展階段,從一味地追求數量和規模逐漸向追求質量和品質轉變。這其中,文化和旅游的一次又一次牽手,催生了一個又一個大眾喜聞樂見的文旅融合產品。

作為紅軍長征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的省份,貴州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被國家賦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使命任務。今年以來,貴州將紅色旅游資源與文化、科技、娛樂等產業融合,設計出具有體驗性、趣味性的“旅游+研學”產品,備受市場青睞。

在銅仁朱砂古鎮,千年汞礦因為文旅開發而擺脫資源依賴華麗轉身,古鎮內扑面而來的礦山工業文化,成為無數中老年游客的旅游打卡地。在西江千戶苗寨,古老民族文化與現代時尚生活碰撞出一個奇妙而多姿的山地世界,讓每位游客隻要背上行囊,都能擁抱詩與遠方。

融合發展,彰顯綜合效益

今年30歲的講解員王小業是荔波瑤山古寨景區的服務之星。前不久,王小業在家門口接待了著名作家葉辛一行。

“以前根本沒想到會做這份工作,更沒想到家鄉會變成景區。”曾經在廣東、江蘇、浙江多地打工的王小業之所以能夠在家門口工作,得益於荔波“文化+旅游+扶貧”的發展模式。

在瑤山古寨景區,將傳統村落提質擴容后變成景區,將瑤繡、陀螺、陶藝等傳統技藝變成生產技能,將農民的老舊樓房變成民宿客棧,將農特產品和手工藝品變成旅游商品,以及組織群眾表演隊在景區演出,變農民為演員。通過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大要素的這“五變”,瑤山人吃上旅游飯,增收路更寬。

從2014年到2019年,貴州接待游客從3.21億人次增長到11.35億人次,旅游總收入從2895.98億元提高到12318.86億元。特別是2016年以來,文化旅游累計帶動112.43萬貧困人口增收,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分享了文化旅游發展紅利。

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滲透力大、融合度高、拉動力強,能與一二三產業的各個領域通過“旅游+”或“+旅游”的模式進行融合發展,形成新的產品和業態。

當下,貴州正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四個輪子一起轉”,“旅游產業化作為貴州比較優勢最明顯的‘一化’,能夠為另外‘三化’提供廣闊空間,有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貴州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謝念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