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洞天福地·花海畢節>>社會傳真

讓“空殼村”變成集體經濟強村

——記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納雍縣厙東關彝族白族苗族鄉陶營村黨總支

2021年07月28日08:37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駿嬌

7月中旬,記者來到了納雍縣厙東關彝族白族苗族鄉陶營村。滿山翠綠的櫻桃林間,802戶3233人在這裡安居樂業,櫻桃樹是他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6月28日,陶營村黨總支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肖軍在北京接受表彰后,匆匆趕回村裡,與黨總支成員一起研究部署鄉村振興相關工作。

從201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8元到如今的19301元、從村民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產業,在陶營村黨總支的帶領下,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昔日的“空殼村”變成遠近聞名的集體經濟強村。2020年,陶營村黨總支領辦的村集體合作社收入達102萬余元,村集體經濟積累達668萬元。

為了讓一方百姓增收致富,陶營村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探索完善黨建引領的路子。

肖軍告訴記者,陶營村在推動瑪瑙紅櫻桃種植過程中,積極探索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致富在產業鏈上的扶貧模式,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形成黨組織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發展格局。

依靠黨支部領辦,陶營村成立了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和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群眾有機結合起來。

目前,全村種植瑪瑙紅櫻桃4800余畝,基本實現家家有產業,戶戶有收入。

為做大瑪瑙紅櫻桃品牌,陶營村黨總支除定期組織召開產銷對接會,組建“瑪瑙紅櫻桃電商銷售聯盟”外,還向縣、鄉兩級積極爭取,成功承辦“旅游文化周”“白族文化節”“櫻桃花開”音樂節、櫻桃採摘節等各類活動,成功將小櫻桃做成了“大產業”。

同時,在陶營村黨總支的帶領下,全村劃分為11個網格,當地群眾以10至15戶為單位,自願組成51個聯戶體,每個聯戶體推選出聯戶長1名,共同商量制定村規民約,對景區各攤點進行丈量規劃,保証市場管理有序、環境衛生清潔,聯戶長在產業發展、鄉村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曾經,八成陶營村村民靠燒制磚瓦為生,一年至少有300天待在土窯和煙塵打交道。而今,在櫻桃種植產業帶動下,鄉村旅游又成了當地群眾津津樂道的產業。目前,全村共有櫻桃採摘園300余處。每年櫻桃成熟時,日均接待游客2萬余人,全年實現餐飲收入超1500萬元,住宿娛樂等收入超220萬元,人均創收0.56萬元。

說到下一步的打算,肖軍表示:“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我們要繼續走好農旅一體化融合發展之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吸引更多年輕力量加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來,讓百姓‘有錢賺’‘持續賺’‘加倍賺’。”

記者手記

在陶營村,黨員有49名,服務對象超過3000人。十余年裡,陶營村黨總支始終把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修路、美化環境、發展產業,當地黨員干部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年接著一年干、一步一步扎實干,村民的生活一年一個新變化。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群眾歡迎好支部,因為黨員干部將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群眾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激發,實現了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而陶營村的變化,正是黨總支引領和群眾支持密切配合的生動實踐。

在發展中,陶營村黨總支始終聚焦支部建設,以打造戰斗型班子為目標,進一步優化黨組織設置,將支部建在產業鏈和村民小組,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

今年,為進一步配強村“兩委”工作力量,陶營村從返鄉創業人員、退役軍人、種植大戶中挑選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吸引大學畢業生、創業青年充實到村級后備力量中來。

他們共同組成黨員服務團和發展顧問、電商運營、事務管理、農業技術、文化傳播“一團五隊”,為村民提供櫻桃種植技術、政策法規宣傳、村級事務管理等服務。他們的到來,滿足了當地發展需要,為快速步入鄉村振興提供動力。

新聞鏈接

陶營村位於貴州總溪河AAAA級旅游景區的核心區域,全村國土面積4.119平方公裡,轄11個村民小組802戶3233人。

陶營村黨總支班子裡,有獲得省級表彰的櫻桃種植大戶楊才貌,有發展致富產業的楊有鬆,有年輕復員退伍軍人沈陽,有舉辦扶貧車間的蔡瑤。2019年,黨總支書記肖軍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

近年來,陶營村先后被評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以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改革試驗試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全省鄉村振興示范點。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