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黎平:跟著紅軍走過86載的侗寨鼓樓

2021年06月21日16:5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在貴州黎平茨篷侗寨,有一座“玲瓏”“別致”的鼓樓,佔地面積20平方米,三空檐歇山頂式,是這裡文明的象征,它跟著紅軍整整走過了86周年。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長征出湘入黔途經茨篷侗寨,隊伍中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等黨和紅軍領導人。行軍途中,朱德總司令進入該鼓樓烤火,跟群眾宣傳“打土豪、分田地”革命道理,並將在湘江戰役中受傷的警衛戰士劉貴祥寄托給寨裡的老鄉治療、保護。此后,劉貴祥就在草坪村茨篷侗寨安家下來,新中國成立后擔任草坪村第一任村長,1960去世。從此,這座鼓樓被植入紅色基因,閃耀著紅色的光芒,當地村民稱之為“紅軍鼓樓”

 

黎平會議紀念館副館長楊祖華(右一)在茨篷侗寨紅軍鼓樓講黨史現場。那志奎攝

據樓頂留下的標識記載,這座鼓樓始建於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至今已有270年的歷史。在這270年的歷史長河中,這座鼓樓飽經滄桑,記錄茨篷侗寨的點點滴滴,寫滿茨篷侗寨的紅色故事,伴著茨篷人民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勤勞的茨篷人民,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每天都會來到這座鼓樓集會、議事,追憶當年紅軍經過茨篷侗寨的場面,追憶當年朱總司令講述革命道理的情景,追憶當年長征途中留下來的老紅軍劉貴祥,也謀劃茨篷侗寨的未來。

黎平縣茨篷侗寨紅軍鼓樓全貌。那志奎攝

從歷史沉煙中走來的“紅軍鼓樓”,侗族人民與其產生了深厚的情感。對於當地群眾而言,這座鼓樓不僅僅是他們的一個文化元素,更升華為他們的精神寄托和信仰信念,在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他們以力量,在他們茫然的時候給他們指明方向。86年來,茨篷村民從這裡開始,在這裡啟航。他們的經濟建設、農事生產、修橋補路、文化活動等都在這裡醞釀、產生,然后又在這裡歸納、總結、再計劃。每次談論內容,幾乎都插著一個共同的話題,重復著一個共同的信仰——“紅軍鼓樓”“長征精神”,用以鼓舞斗志,砥礪奮進。

圖為黎平縣洪州鎮草坪村茨篷侗寨全貌。洪州鎮航拍

紅軍鼓樓成為茨篷侗寨的紅色地標和精神支柱,侗族群眾在價值理念、理想信念、道德觀念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自覺投入進寨路、串戶路硬化、農業綜合開發、太陽能路燈安裝等鄉村振興建設,全寨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據76歲的茨篷侗寨老黨員楊家光介紹時說。

生命中煥發“紅”顏色,擁有“新”定格后,這座積澱270年歷史的鼓樓,被當地黨委政府和文物部門保護起來。2011年,黎平縣政府和洪州鎮黨委、政府對其進行第一次修繕。 2017年,黎平縣文物部門籌措資金,對其進行第二次修繕。2018年,經黎平縣委統一部署,黎平縣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門申請,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黎平縣洪州鎮草坪村老黨員楊家光在老紅軍劉貴祥墓前講述紅軍故事。那志奎攝

八十六載歲月滄桑,紅軍精神如同一面旗幟,引領黎平革命老區人民,引領茨篷侗寨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紅軍與侗族群眾魚水情深的鼓樓故事,在黎平大地、在草坪村和茨篷侗寨這片紅色沃土上傳唱延續。茨篷侗寨群眾銘記紅色歷史,凝聚奮進力量,他們在綠水青山中共享美好生活,在紅軍鼓樓裡傳承紅色基因,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吳志培)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