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弘揚“三線”精神 譜寫幸福華章

2021年06月21日15:4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奔流不息的時間長河,一些重要歷史時刻因其影響深遠而被永遠銘記——1964年,中國吹響“三線”建設號角,六盤水,風雲際會,成西南地區主陣地之一。

自此,在“好人好馬上三線”的號召下,數十萬“三線”建設大軍奔赴磅礡烏蒙,開啟了篳路藍縷的拓荒創業,用鐵與火締造出一座城的光榮與夢想,奉獻了青春,光輝了年代。

半世紀櫛沐風雨,作為西南煤海的六盤水不辱使命,將年華與情懷、犧牲和奉獻深深熔鑄進共和國發展的血脈中,一個以煤、鋼、電、材為主導產業的工業新城在烏蒙腹地躍動而出。

歲月鎏金,時空或許可以逐漸深邃,但光焰從不黯淡,精神永遠不朽。他們扎根“三線”,堅守一生,以一人之身,成一國之事,全萬家之福。祖國不會忘記,人民永遠記得。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諶貽琴在六盤水調研時指出,“三線”精神與新時代貴州精神一脈相承,體現了核心意識和對黨的絕對忠誠,我們要把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發揚光大。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賡續傳承“三線”精神,奮起追尋重塑鋼鐵之城新榮光,六盤水以激情燃燒的奮斗,百折不撓的耕耘,將百分之百的幸福烙印在涼都人民心坎上,升華和豐富著新時代貴州精神。

六盤水荷城花園新舊變化對比。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三線”史·源起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周邊,山雨欲來風滿樓。彼時,東北、沿海等區域聚集了中國70%的工業基地,一旦成為戰爭前沿,我國將面臨工業癱瘓的危急狀況。1964年,黨中央果斷決策,作出“調整一線,建設三線”的重大戰略決策。

自此,一場以“備戰”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建設“會戰”在中華大地浩然開啟。它總歷時16年,貫穿3個“五年計劃”,涵蓋中西部13個省區,震古爍今。

此前,六盤水這一地名,尚未出現在共和國地理版圖上。如今的水城在當時歸屬畢節地區管理,盤州歸屬黔西南,六枝歸屬安順,卻因“三線”在歷史轉折浪潮中,迸發出壯美火花。

1964年7月,西南三線建設長遠規劃(西昌)會議召開,規劃建設以六盤水為中心的煤炭基地,以攀枝花為中心的鋼鐵基地,以重慶為中心的軍工項目,修建成昆、川黔和滇黔三條鐵路,形成西南環線,自此,六盤水進入國家最高決策層視野。

同年,中共決定在六枝、盤縣、水城三縣境內建立煤炭基地,六盤水這個組合性的專名由此而得。1965年1月,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在六枝成立,大規模的煤礦建設序幕拉開。

銘記恩情存如血,“三線”建設催生了六盤水——風雨幾度秋,鑿開混沌得烏金,國家戰略高瞻遠矚,兄弟省份同袍齊心,讓六盤水實現從一窮二白到現代工業體系的歷史跨越,成為貴州工業化先驅,擎起煤、電、鋼、建材等工業經濟四梁八柱,“江南煤都”“十裡鋼城”名動天下。

數據見証氣壯山河,“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六盤水建立了煤炭、鋼鐵等企業27個,總投資達29億元,20多個省的企業帶著先進技術和設備成建制轉入,奠定了六盤水工業基石。

淡看世事去如煙,六盤水沒有辜負“三線”建設——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經評價,“三線”建設帶動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整整進步了50年。誠如斯言,“三線”建設打破了烏蒙深山千年沉寂,潛藏的資源,迅疾之間,轉化成發展的動力。

作為主戰場,六盤水,不曾辜負家國重托,不曾辜負“三線”建設厚望。半世紀櫛風沐雨,六盤水為國家累計貢獻13.6億噸煤、5600億度電、6600萬噸鋼材和1.21億噸水泥,將血汗與艱辛、年華和奉獻深深烙刻在共和國能源安全的豐碑上。

面對生活條件艱苦,“三線”人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圖為“三線”建設時期露天廚房(資料圖)。

“三線”人·奮進

情牽過往,“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真情熾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初心滾燙。懷報國熱忱,十萬“三線”建設大軍開拔六盤水,誓在天險畫長虹,志在荒野建新城。

凝望這一場波瀾壯闊,無數“三線”兒女憑著“不想爹,不想媽,挖不出煤不回家”的英雄氣概,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於點滴中干事業,於細小處踐初心,書寫了慷慨激昂的建設史詩。

他們,在恰是青春璀璨的年紀,告別倚門相望的父母,作別眷戀的土地,放棄大城市優渥的物質條件,拾起行囊,滿懷豪情、斗志昂揚,願得此身長報國,隻身奔赴大“三線”。

“我來過,我在這戰斗過,我不后悔!”五十余載光陰,倏忽而已,時間蒼老了容顏,融匯著血和汗的青春記憶卻依然在他們人生的長河裡熠熠生輝,憶起往事,他們滿懷深情。

住“干打壘”,喝黃泥水,“汗洗臉、風梳頭”,吃紅薯飯、包谷飯……艱苦卓絕的拓荒創業征程,他們,也曾被生活百般擠兌,但面對困難,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始終如一。

“抓晴天搶陰天,刮風下雨當好天”“天當被,地當床,燈是月亮扇是風。”“身居山洞觀世界,腳踏群山爭先鋒”……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們用粗粝的雙手淘瀝出家國賦予的使命。

至1984年,六盤水地區生產總值達7.83億元,是1964年9.1倍﹔工業總產值進入全省前3位。巨變,前所未有。

手捧成績,我們不能忘卻,十萬“三線”大軍“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有些人與城市一同成長,有些人卻把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大山深處,長眠青山,浩氣長存。

鐵5師23團的40余名官兵,六枝礦區共產黨員張馬……僅《六盤水三線建設志》中未完整收錄記載的就有250名“三線”建設英烈和工亡人員以身殉國。草木含悲,那一個個倒下的身影,化作立於大地、存於人心的一座座不朽豐碑。

“三線”廠·新生

經歷時間沉澱,才能看清歷史的坐標。

站在高山之巔,更能領略河流的奔騰。

十六載,蹈厲奮發,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讓六盤水突破“千載空白千載憂,遍地荒野遍地愁”的困囿,告別“守著富礦山,過著窮日子”的窘迫,迎來開發建設的“黃金期”。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當天,六盤水撤地建市,成為貴州省第二個省轄市。六盤水,作為一個行政地區名稱,開始出現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喜訊傳來,一城歡欣。

回望崢嶸歷史,不只是採摘耀眼的花朵,更是去獲取熔岩一般運行奔騰的地火——不論時空如何變換,隻有為了家國發展,才能如此大氣磅礡﹔隻有依靠人民奮斗,才能如此一往無前。

當時代的巨輪,行進到上世紀90年代,國際形勢趨緩,市場經濟號角吹響。票証消失,糧票、布票等突然間驟成親切的懷念,凝聚著血汗的一個個“三線”廠礦,不再被聚光燈環繞。

面對國家使命的轉承,發展定位的更迭,曾在計劃經濟中扮演“弄潮兒”的“三線”廠礦,來不及失落,更顧不上悲情,唯有以改革為動力,在市場浪潮中英勇搏擊,方能不被時代拋棄。

改革,與陣痛相伴﹔涅槃,同新生相連。

新形勢下,“三線”廠礦“瘦身健體”,堅決擁護黨中央、國務院大政方針,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最有力的印証。

堅定“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戰略選擇,歷屆六盤水市黨委政府團結帶領“三線”廠礦和涼都兒女變革圖強,誓要蹬出一條“三線”城市轉型發展之路,重塑鋼鐵之城新榮光。

從“以量為王”到“以質取勝”——將一塊煤石吃干榨盡,六盤水延長產業鏈條,上游發展煤機裝備制造,解決技術“卡脖子”﹔下游開發精煤、新型建筑材料,深耕煤層氣、氫氣開發。

從“黑色經濟”到“綠色崛起”——首鋼水鋼,“三線”老牌企業,近年來通過狠抓“綠色工廠”建設,穩定達標排放漸成常態,曾經煙塵蔽日的舊貌一去不復返,“花園工廠”驚艷世人。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做強做大基礎能源首位產業同時,六盤水全力推進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等七大產業板塊全鏈發展,截至2020年,七大產業板塊集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1戶,佔入庫企業總戶數的31.3%。

於憂思中奮起,曾一度蒙塵的首鋼水鋼、盤江精煤等一批“三線”企業,在經受市場考驗后,已然涅槃重生。

在全域旅游風生水起的當下,六盤水深情回望,以老場館改造和場館新建方式讓“三線”工業遺跡、遺產重煥生機,相繼打造了六枝記憶·三線建設產業園、盤州671三線文化主題園。

水鋼建設會戰初期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工人靠肩挑人扛將施工設備和材料運入施工現場(資料圖)。

“三線”魂·傳承

“三線”建設作為火紅年代的標本,已經載入史冊,但作為燭照未來的一盞明燈,它並未熄滅。那些去與留、血與汗編織而成的“三線”往事,跨越了時空,長存於世間。

時代風雨,歲月山河。2018年10月,中宣部將“三線”精神與“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災精神等一起,列為新時代大力弘揚的民族精神、國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三線”建設淬火成鋼,既是物質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對壘。

越是當下的彌足珍貴,越要感恩當初的難能可貴。念茲在茲,六盤水人永遠銘記——家鄉故土,因工而立,因“黑金”而富,更因“三線”而榮耀,是“三線”建設成就了六盤水。

有多少篳路藍縷,就有多少薪火相傳。2013年,六盤水立館留史,修建了國內首個以“三線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撫慰前輩念想,留給后輩瞻仰。

文物靜默無聲,卻藏萬語千言。工作証、藤條箱、蒸汽機車、雨靴、解放牌汽車、龍門刨床……館內共展出圖片1328張,實物1380件,檔案資料250余份,文獻資料9502件。

博物館落成后,一批又一批烏蒙兒女踏入場館,思接往昔,心游萬仞。這一方天地裡,黃發老者與垂髫兒郎並立,或重溫青春,或汲取成長養分,歷史,在他們手中,接力傳承。

“講好‘三線’故事,傳承‘三線’精神。”六盤水,做的不止是建設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還匠心獨運地創新施策,讓“三線”歷史融入城市肌理,“三線”精神深植城市精魂。

推出大型文獻紀錄片《大三線》、電視連續劇《正是青春璀璨時》﹔組建“三線”精神報告團到企業、學校、機關、社區宣講六盤水的創業史、建設史和發展史……一樁一件,潤物無聲。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無異於是創造新的歷史。在“三線”精神的感召下,一大批六盤水人心懷“國之大者”,勇立潮頭,在各自崗位上建功立業,“三線”精神時代價值充分凸顯。

他們中,有誓讓窮村奔小康的余留芬,有百姓不脫貧不下山的楊波,有溫暖蒼生身燃盡的倪裔豹,不同年代,不同職業,他們的姿態卻和當年的“三線”建設者如出一轍——丹心從來系家國。

歷史與現實交匯,夢想和智慧激蕩。解碼代代相承的奮斗,我們感慨:人民的鮮花和掌聲,從來隻獻給英勇向前的搏擊者﹔歷史的鐫刻和記憶,永不會磨滅初心不改的實干家。

撫今追昔,意在登高望遠﹔知往鑒今,志在開辟未來。

三線歷史是六盤水的“根”,三線精神是六盤水的“魂”。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剛表示,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六盤水將永遠銘記“三線”歷史,永續傳承“三線”精神,始終堅守對黨絕對忠誠、堅決維護核心的政治本色,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干出一番新事業、干出一片新天地,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涼都新未來。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深情眺望,六盤水將“三線”建設所積攢之榮耀與精華,化作闖新路的鋼膽,開新局的決絕,搶新機的智慧,出新績的守望,昂首闊步“新長征”,奮力建設幸福六盤水,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圖/文 馬剛)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