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文明實踐講黨史 志願服務辦實事

2021年06月01日08:21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據印江縣政府網消息: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印江自治縣強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志願者服務力量,縱深推進黨史宣講和為民辦實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五老”宣講,勵志故事潤心田

“砸不爛、打不垮的鋼鐵運輸線,前方戰爭打到哪裡,我們鐵道兵就要修鐵路到哪裡……就同敵人斗爭到底,一直打到勝利。”在紅二、紅六軍團會師紀念碑下,88歲的抗美援朝老兵任明鼎,鏗鏘有力地給小學生講述著一個個紅色革命故事,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勵志成長。

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印江遴選政治過硬、樂於奉獻、身體好、業務強的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組建“五老”宣講團,深入農村(社區)、校園、紅色教育基地、企業、機關,結合自身經歷,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國情、省情、縣情宣講,推動了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讓“銀發”力量隨之成為引導全縣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學黨史、悟初心、汲取力量擔使命的寶貴經驗。

截止目前,印江自治縣“五老”志願者黨史宣講組先后受邀到印江木黃紅軍小學、印江供電局、黔江小學等單位企業開展“四史三情”義務宣講38場次,覆蓋1600余人,有效推動了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社區服務,小小事彰顯大情懷

楊文是峨嶺街道興民社區的一名青年黨員,也是社區第二網格責任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楊文夜晚參加社區“青年夜校”班接受黨史教育,白天忙碌於樓宇之間,搜集社情民意,為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社區群眾陳天富患肢體二級殘疾,行走不便,評上低保后,要到城區信用社開立賬戶,楊文了解情況后,當即帶他去信用社新開立了賬戶。有一次,楊文在走訪中發現陳天富表情十分痛苦,楊文判斷他可能患了結石病,當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隨同救護車送他去醫院進行治療。

楊文說:“群眾事無小事!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盡力幫助群眾解決難題。”

楊再常是印江峨嶺街道興民社區搬遷戶,身體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其妻子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女兒正備戰高考,因照顧父親面臨輟學。5月15日,興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熊江在走訪中得知楊再常家的情況后急在心裡,並及時向街道辦事處、縣民政部門尋求解決辦法。經民政局、街道社區會商,將楊再常納入特困供養,送進了城區敬老院,既解決楊再常無人照管問題,又讓其女兒安心備考。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興民社區干部將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在一件件小事辦理中書寫為民初心。

穩定就業增收是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的重點之一。社區黨員干部多渠道了解群眾的就業意願和企業用工需求,先后與社區藤編企業溝通協調,積極吸納社區剩余婦女勞動力就業增加收入,同時調配車輛,組織社區300余名富余勞動力到板溪鎮勤豐村、峨嶺街道峨嶺關村、新寨鎮團山村、龍津街道大竹村等產業基地務工增加增收。目前,社區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全部實現了一戶一人以上就業。

如今,按照“一中心、一張網、十連戶”要求,興民社區將31棟居民樓劃分為3個大網格,推行網格化管理,對小區搬遷群眾的就業、就學、就醫、社情民意、綜治維穩、矛盾糾紛調處等實行精細化管理,提升為民辦事能力。

志願服務,學史力行更“走心”

李靜玉是印江自治縣實驗小學學生,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骨折,父母東拼西湊籌錢進行治療后,恢復效果不理想,需再進行二次手術治療。面對手術費用,家人一籌莫展。

學校青年志願者了解情況后,及時向共青團印江縣委申報項目,解決了8000元春暉勵志助學金,有效緩解了李靜玉的家庭經濟壓力。

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共青團印江縣委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在“你的銀發,我牽挂!”活動中,組織城區理發店員工到敬老院、社區,義務為60歲以上老人理發﹔“五一”節小長假期間,組織志願者到紫薇、木黃、大聖墩、城區車站等景區景點及公共場所,開展秩序維護、文明勸導等志願服務﹔對特殊學校學生、事實無人照顧兒童、易地搬遷學生,開展“圓夢微心願”活動,滿足學生的小心願,點亮新希望。

與此同時,共青團印江縣委組織各行業志願者,積極開展便民惠民政策宣傳、技能培訓,將便民服務落到實處。(任光勇)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