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新區高峰鎮

農旅融合打造全域全季特色小鎮

2021年04月27日08:32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菊

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貴陽貴安全面吹響鄉村振興“沖鋒號”。

貴安新區高峰鎮,作為全國第二批特色小城鎮之一,特色產業正在快速引進,農旅項目正在全速推進,充滿活力的新場景逐漸呈現。

眼下,高峰鎮瞄准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推動傳統農旅產業邁向中高端,打造生態經濟新體系,在高水平推進農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志氣滿溢、蓄勢待發。

過去,高峰鎮以水稻、葡萄為主的農業種植面積達4.6萬畝,享有“黔中糧倉”“貴州水晶葡萄之鄉”等美譽。然而,多年發展,產業效益出現下滑,農民增收遭遇“天花板”。

2017年,依托入圍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的契機,高峰鎮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生態漁業、香稻、精品水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開創出一條以特色產業締造特色城鎮的發展之路。與此同時,一條更完善、更有生命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初見雛形。

在高峰鎮大樂歌村和王家院村的白色高標准大棚內,種植的是當地通過與貴州省農科院、上海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精選出的第二年就可挂果投產的優良葡萄品種,畝產可達1500公斤。此品種具有含糖量高、品質優、保存時間長等特點,改變了傳統水晶葡萄3年結果的栽培方式。

位於狗場村的貴澳農旅產業園,充分發揮大數據產業發展優勢,精准把握產業發展要素,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帶領高峰鎮11個村合作社種植西蘭花、番茄等經濟價值高的優質蔬菜,推動高峰鎮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生態農業轉型,帶動傳統農民向新型產業化農民轉變。

“傳統產業通過創新賦能、技術賦能,激發出新活力。”高峰鎮黨委書記韓軍良說,高峰鎮一直將農業現代化定位為主攻方向,圍繞“葡萄、香稻、蔬菜”三大傳統主導產業優化升級,打造了訂單農業、生態農業等“金名片”。

即便過了採摘季,橋頭村食用菌基地仍是一派熱鬧景象。工人們正在加工制作各類菌包,為食用菌入棚種植提供充足菌棒。這片佔地面積僅62畝的食用菌基地,卻吸引了方谷、永朗、知黔韻等4家龍頭企業簽約入駐,共同構成食用菌研發、生產、銷售鏈條,實現年產食用菌130萬棒,帶動橋頭、麻郎、岩腳3個村全部脫貧戶172戶694人增收。

“發展階段不可逾越,但發展的台階可以多跨幾步。聚焦自身優勢,挖掘綠色潛能,我們正全力建鏈、補鏈、強鏈,促進農業產業逐步邁向品牌化、高端化。”韓軍良說。

對高峰鎮而言,這不是簡單的產業轉型,而是通過資源利用方式、產業布局模式的全方位變革,實現全鎮特色產業向更高能級邁進。

為實現美麗風景與美麗經濟升級,2019年初,高峰鎮加快閑置土地收儲、利用進程,引進貴州藍之美萬畝藍莓產業園項目。通過對零碎地塊綜合整治,用於騎行綠道、游客中心、民宿等配套建設,連片土地則開展藍莓種植,以形成融合現代民宿養生、休閑、採摘、生態觀光等多元素的農文旅產業。

“園區預計明年5月建成開園,屆時將提供800至1000個固定就業崗位,採果期將增加近萬名臨時務工人員。”園區負責人陳嶸說。

瞄准新方向,高峰鎮旅游業同步發力。聚焦“花、禪、園、泉、森、田”(櫻花、禪文化、園區、溫泉、森林、田園小鎮)六大特色,打造全域全季、宜居宜游宜業的特色小城鎮。

現在,高峰鎮7600余畝櫻花園已栽種近70萬株名貴櫻花,是世界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海拔最高的連片櫻花種植基地。作為“貴州最佳櫻花觀賞區”,這裡每年花期接待游客超200萬人次,直接帶動就業2000余人,旅游收入逐年增長,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7.9億元。

布依族馬尾繡、仡佬族打蔑雞蛋、苗族開路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峰山萬華禪院、招果洞古人類遺址等歷史文化資源,都成為高峰鎮旅游轉型的潛力。

“讓游客變短暫停留為長期旅居,帶動本地吃喝游樂購一體化發展,是我們高水平挖掘生態優勢、文化優勢的重點方向。”韓軍良說,高峰鎮正在全力優化結構,重塑旅游產業形態。

當地計劃全力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康養等領域深度融合,優勢互補形成旅游生態圈,發展康養旅游、農業觀光採摘、鄉村度假等新業態。同時,全力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抓好一批鄉村旅游精品項目建設和提升,建設以農旅為特色的中高端精品民宿,將高峰鎮打造成貴陽貴安旅游度假勝地。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