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杜鵑管理區依托旅游業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錦繡花海中建設小康家園

2021年04月07日07:22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傳娟 金忠秀

時下正是百裡杜鵑最佳賞花期。自3月15日開園以來,百裡杜鵑風景名勝管理區的賞花游客已突破200萬人次,平均每天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00萬元以上。

“十三五”以來,百裡杜鵑管理區依托獨特的旅游資源,按照“打造一個景區、帶富一片群眾”的思路,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為抓手,繪就了一幅“資源變資產”“風景變‘錢景’”“‘憂居’變安居”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資源變資產

現在的百裡杜鵑,以其天然原生性、資源唯一性、景觀獨特和不可復制性,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然而,過去這裡卻是有名的交通閉塞、地勢高寒、土地貧瘠之地。為了將旅游資源變成富民資產,近年來,百裡杜鵑風景名勝管理區積極探索旅游發展新模式,推動扶貧開發工作。

隨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飛機場等交通條件更加便捷,以及旅游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完善,景區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成功申報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區,培育了迎豐、永興、橋頭、石牛等16個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其中,永興村被原國家旅游局納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觀測點。

資源,變成了資產。游客,一批接著一批地來。

“我們村搭上了旅游的順風車后,以美麗鄉村和特色種養產業帶動的模式,打通了群眾發展的致富之路。”普底鄉永興村第一書記武旭介紹,自2016年發展旅游以來,永興村共接待游客量超過600余萬人次,帶動全村500余人增收致富。

風景變“錢景”

經過多年努力,百裡杜鵑形成了特色農業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良性互動、同步共進的格局。紫薇園、特色經果林、花卉苗圃、金銀花等特色種植基地吸引眾多游客的眼球,更帶動著地方群眾就業。

百裡杜鵑的群眾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不僅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成為了花農、果農,還抱團發展起特色小吃、鄉村民宿、農家旅館、旅游商品和農副產品銷售等產業。

“以前都是各自為戰,接待能力有限。在政府的牽引下,現在大家聯合發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收入也更有保障。”在百裡杜鵑普底鄉景區內經營餐館、民宿的陳朝義說。

如今的百裡杜鵑,已成為春觀花、夏避暑、秋休閑、冬康養的生態旅游勝地。春季賞花旅游與夏秋避暑旅游、冬季滑雪等戶外運動並舉,成為百裡杜鵑管理區發展旅游的主攻方向,有效破解了之前2個月花期之后即是旅游淡季的難題。

也正因如此,百裡杜鵑吸引了眾多省外客商前來“搶灘”。來自重慶璧山區的市民胡開均,在和朋友來到百裡杜鵑賞花時,一眼便相中了這裡,在景區附近買了房,還經營起了餐館。

“這裡旅游資源多,氣候條件好,市場空間大。來這裡發展后,我的收入比在重慶時有了明顯提高。”胡開均說,自從他在百裡杜鵑做起了生意,身邊很多朋友每年都會前來住上幾個月。

“憂居”變安居

群眾從守著花海受窮,到直接或間接從旅游業分到“一杯羹”,品嘗到了宜居宜業的“幸福味道”。

穎川社區是往來百裡杜鵑普底鄉核心景區的必經之路,如今的這裡,人氣旺,游客多。

“‘好個大荒坡,豺狼虎豹所,說來你不信,牲口著很多’,還記得這裡曾經有這麼一個順口溜,可見以前這裡的條件十分艱苦。”社區第一書記黃欲飛說,現在好了,依托旅游產業,村裡發展有68家農家樂,1300張床位,還設立了3個美食節。農家樂聯營,刺激了農戶對自家開的民宿進行提質改造。鄉村風貌越來越美,設施越來越齊全,民居越來越舒適,群眾住得安逸,游客玩得盡興。

在百裡杜鵑管理區永興村,嶄新靚麗的柏油路、硬化路,整齊劃一的路燈,每一戶群眾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旅游關聯產業。

曾經在當地流傳的“寧可單身一輩子,也不嫁做永興婦”的話語,如今已很少有人聽到。“我是外地嫁過來的,現在家裡開起了農家樂,生意很是紅火。如今啊,很多外地姑娘都希望嫁到村裡來呢。”永興村村民吳光艷說。

在格佐新村,這個生態移民新村街上好不熱鬧。“我們這裡人氣可旺了,你看,我飯館的客人可多了,忙都忙不過來。”從石牛村搬來的胡貴亮看到這裡發展越來越好,放棄了貴陽的生意,回來吃起了“旅游飯”,過起了安居樂業的日子。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