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縣化聯村種植1030畝艷紅桃,每年帶來140萬元收入——

昔日石漠地 如今“桃花源”

2021年03月30日08:15  來源:貴州日報
 

春日陽光下,朵朵桃花點綴著大方縣黃泥塘鎮化聯村。放眼眺望,千畝桃花嬌立枝頭,競相開放,勾勒出一幅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鄉村畫卷。

目前,該村種有艷紅桃1030畝,覆蓋農戶112戶370余人,年產桃子5萬余公斤,年產值達40余萬元,再加上林下種植,年總產值達140余萬元。

但在8年前,石漠化嚴重的化聯村卻是“亂石山、巴掌土、廣種薄收年年苦﹔種一坡、收一籮、一年不夠半年糧”情景。

這一切變化,是從村民金永剛遇到艷紅桃開始的。

“前些年,我在外面打工的時候,看到艷紅桃賣得很火,就想著回家種艷紅桃。”現為大方縣黃金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金永剛回憶。

只是因為看別人賣得好,自己就想種艷紅桃?金永剛的這個“想當然”,自然招致家人反對。

家人的擔心並不是毫無理由。那時候的化聯村,放眼望去,一片石漠化土地,村民隻能外出打工。

“艷紅桃果味香甜、水分足、口感好,它能受市場歡迎,肯定不是一時炒作。”金永剛看好這一品種,認為自己的選擇並不是一時腦熱。

此后,仍舊打工的金永剛,一有時間就到處考察和學習艷紅桃的種植、管理和銷售。

2013年,金永剛用湊出來的3000元錢,在老家種下了17畝艷紅桃。3年后,豐收的艷紅桃為他帶來了“第一桶金”。

金永剛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周邊村民種植艷紅桃致富的信心。

2016年,為了抱團種植,黃泥塘鎮成立了大方縣黃金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艷紅桃的規模種植。致富帶頭人金永剛成為合作社的負責人。

同年,投資113萬元的大方縣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在化聯村實施,這對合作社的發展來說如虎添翼。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化聯村通過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種植經濟。

“目前,合作社已種植1100畝艷紅桃,新增種植青脆李200余畝、蜂糖李100畝,今年發展的林下種植主要以大豆、馬鈴薯、魔芋、辣椒等農作物為主。”金永剛笑著說,“今年預計有90%的艷紅桃樹挂果,7月中旬便能上市。”

8年來,化聯村發展的千畝艷紅桃產業不但治理了石漠化,美化了鄉村,還富了當地百姓。

“我2017年買了200多株艷紅桃來種,去年已經開始挂果了,預計到2023年就全部進入豐產期,到時能有3萬多元的收入。要是一直都是種包谷,哪可能有這麼多收入。”化聯村村民黎德興說“水泥大路通銀山,產業調整面積寬,桃園樹下加套種,群眾收入翻幾番。”這是化聯村如今的順口溜。(大方縣融媒體中心通訊員 鄭林華 聶璇 吳守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朝政)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