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搭建蔬菜產供銷體系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21年03月29日17:3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大棚內育苗忙。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大棚內育苗忙。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鞏固好脫貧成果,打造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七星關區利用蔬菜產業“短、平、快”的優勢,在指導做好常規設施蔬菜、露地蔬菜種植的同時,因地制宜在朱昌鎮小屯社區和雙堰社區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並引進相關龍頭企業,加大蔬菜類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力度,大力發展蔬菜規模化生產。

走進園區,放眼望去,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一排排蔬菜苗在大棚內整齊劃一,長勢喜人。看著大棚裡的好光景,社區居民喜上眉梢。 

“我們的大棚是從2020年4月開始建設的,目前已投產35個棚。”據貴州九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園區經理王守明介紹,該項目用地508.3畝,溫室建筑面積 186750 ㎡,目前園區大棚已逐步投產。

為了讓蔬菜更好地生長,園區採用的是第八代冬暖式大棚,包括棉被大棚和保溫大棚兩種,還搭建溫室主體工程、溫室覆蓋、溫室配套智能設施,可以有效縮短作物生長周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而在陰天或雨雪天,光照強度及光照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園區通過電燈等人工光源來補充光照,確保蔬菜茁壯成長。

園區去年冬天已豐收了一季,隨著春季到來,全區正全力搶抓春季種植,確保蔬菜量足質優價穩。

“黃瓜莖蔓長到40厘米長,開始出現倒伏前就要及時吊蔓。操作時先用垂下的吊繩輕輕在黃瓜植株中下部綰一個活扣,然后圍繞植株纏上兩周,以防止活扣鬆動導致莖蔓繼續匍匐在地上。”在新建成的黃瓜大棚內,工人們正在為新長出的黃瓜吊蔓,為提高工人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王守明和鎮裡的農技專家現場為大家講授黃瓜栽種技術。

“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尤為重要,是園區增產增收的前提。”王守明說,他每日都會來基地為查看黃瓜的生長情況,給工人講解注意事項,避免瓜苗生長出現矮小、莖細、組織老化等不良現象,為豐收打好堅實的基礎。

“園區的建設和生產需要大量的工人,這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務工的機會。”王守明說,現在園區臨時用工約七十多人,園區建設完畢后需要200個工人,日工資按75至85元計算。公司為工人們購買了意外傷害險,配備了工作服,做得好的還有獎勵,大家都很積極,致富奔小康熱情高漲。

小屯社區居民鄧生飛之前一直在廣州務工,前兩年因孫子年幼需要照顧,便回到村裡務農。今年大棚投產,鄧生飛來到基地務工,負責蓋膜、澆水、打芽等工作。

“以前種包谷、洋芋收入不高,在外打工家裡老小無人照顧,現在家門口就有合適的工作,每個月還有兩千多元的工資,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鄧生飛說,在園區務工,她覺得工作簡單易上手,工資也合適,她和其他社區居民對這份工作都很滿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和關鍵。通過技術指導,群眾掌握了實用的蔬菜種植和管護技術,不離鄉不離土就能融入產業發展、實現穩定就業。

在全面推廣設施蔬菜綠色防控、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同時,園區還加大蔬菜產品的開發力度,讓蔬菜產業逐步由數量型向質量型和精品型轉變。目前,園區不僅種植有黃瓜,還種植有無藤瓜、西紅柿、辣椒等8個精品品種,實行統一育苗指導、技術培訓、試驗示范與銷售引領等工作,確保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的蔬菜產業發展格局。

“我們採取的是訂單種植、訂單收購的模式,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銷往貴陽、上海等城市。”王守明說,園區通過蔬菜進超市、進學校、進機關等形式,構建了覆蓋主城區的菜籃子生鮮直達配送體系,同時園區還不斷完善運輸、銷售環節,建立包裝車間、分揀中心、冷藏庫,配備冷鏈運輸車,蔬菜一採摘下來便可直接運往外省,確保蔬菜新鮮。

“現在園區在加快其他配套設施的建設, 不斷迎合市場需求,滿足市場供應。”王守明說,未來,園區還將建設面積達4500㎡的冷鏈倉儲配送中心,建設蔬菜直銷店30家,進一步保障蔬菜的品質和銷路,幫助群眾拓寬增收渠道,實現群眾利益最大化。(李金苗 實習 路小榕)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