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觀山湖區黃世衛:“想方設法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2021年03月15日12:5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黃世衛和同事察看基地獼猴桃長勢。廖莉文攝
黃世衛和同事察看基地獼猴桃長勢。廖莉文攝

我叫黃世衛,是觀山湖區百花湖鎮雲歸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從2015年開始,我先后在百花湖鎮谷臘村、竹林村、雲歸村3個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幫扶工作,同時協助派出單位觀山湖區委宣傳部到百花湖鎮坪山村、毛栗村、溫水村、三屯村4個村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

我所幫扶的雲歸村,位於觀山湖區百花湖鎮雲歸山下。記得剛到雲歸村時,由於這裡地處大山腳下,耕地少,且沒有產業支撐,村級經濟薄弱,村民收入偏低。

當時我就在想,一個村如果沒有產業支撐,老百姓想要富起來,想長久發展是不現實的。扶貧不僅要“輸血”,也要“造血”,最后能否拔掉“窮根”,必須要依靠村子的內生動力獲得飛躍。

什麼樣的產業和發展路線適合雲歸村?是我們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問路不迷路”,我們駐村干部、村支兩委就利用機會向各級領導請教學習,在征求老百姓意願的前提下,投石問路,決定發展雲歸村田園綜合體、蔬菜大棚、獼猴桃基地等一批項目。同時,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項目,解決了當地村民就業問題,也極大地改善了雲歸村的村容村貌。

在一次走訪中,村民饒國榮對我說,他是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那時候沒有洗衣機、路燈,就想有口大米飯吃。現在政策好了,家門口就可以做工掙錢,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看著他的笑容,我很自豪和滿足,大家的腰包鼓了、日子好了,我們的駐村工作才算做到位。

教育是發展的基礎,讓孩子們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也是我們作為扶貧干部的重要任務。2018年、2019年,我們為雲歸小學100余名學生購買了校服,為學校配備電腦等遠教設備、體育設施,促進當地教學質量提高,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

我們深知,農村要實現高質量持續發展,需要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以及大量懂農業、懂農村、懂農民的專業人才,去傳承、發展、更新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

如今,雲歸村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嶄新的田園綜合體步道、上百畝蔥蔥郁郁的獼猴桃基地、貝貝南瓜育苗大棚……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以往選擇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現在都陸續回到家鄉參與鄉村振興,村子也越來越熱鬧了。

現在,我參與幫扶過的7個村早已全部脫貧。這段難忘的經歷,注定會成為我珍貴的人生財富。(王明元)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