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十三五”時期安順市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2021年03月06日09:05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麗華 楊小友

安順,一座承載了600年明朝歷史文脈的屯堡古城,也是一座紅色文化厚重的新興之城。

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中,安順正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路子,譜寫改革發展的精彩篇章。“十三五”時期,安順市以“一切為人民打算”的若飛精神為引領,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打好三大攻堅戰,實施三大戰略,改革創新,開放發展,用豪邁睿智鑄就現代化新城,經濟社會發展跨步躍升。

2020年,安順市地區生產總值達966.74億元,是“十二五”末的1.55倍,年均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2%﹔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1%和9.7%。

布局合理 開創城鄉一體新格局

碧波蕩漾的虹山湖與璀璨美麗的婁湖遙相呼應,扮靚城市容顏﹔高樓林立的大廈拔地而起,直入雲霄﹔商業綜合體熱鬧非凡,成為市民購物娛樂好去處﹔街道、鄉鎮煥然一新,與城市相互促進﹔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李花、桃花、油菜花、櫻花精彩綻放,吸引著八方游客。陽春三月,走進安順市,處處展現著變化,彰顯著魅力。

“十三五”時期,安順市統籌城鄉,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形成“一分三向”安順模式,深化“1+N”鎮村聯動模式,構建“城鎮村”一體的山地特色城鎮體系。

基礎設施全面破題,“兩新一重”“六網會戰”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滬昆高鐵、安六城際鐵路相繼開通運營,安順進入“高鐵時代”並融入全國7小時經濟圈。花安、安紫、普織、紫望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75公裡。改造國省道干線418.6公裡,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油路、組組通硬化路,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密度分別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二。黃果樹機場開通北京、上海、廣州、青島等城市航線,構建了內聯外通的交通大格局。水利設施日趨完善,黃家灣水利樞紐工程主體完工,開工建設骨干水源工程25座,三岔河、納井田等11座水庫下閘蓄水,實現市級有大型水庫、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水源,工程性缺水問題得以解決。4G網絡30戶以上自然村全覆蓋,5G網絡實現縣縣通﹔自然村全部通動力電,電網供電可靠率達99.8%。

基礎設施架起城鄉“骨架”,新型城鎮化快馬加鞭,安順市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城市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主城區規模不斷擴大,高鐵站、虹山湖、婁湖等新區初具規模,區面積擴展到100余平方公裡。平壩、普定、鎮寧融入中心城區組團發展,關嶺、紫雲縣城擴容發展,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打造52個市級示范小城鎮,舊州鎮、黃果樹鎮等入選全國特色小鎮。做精美麗鄉村,小河灣、滑石哨、浪塘等榮獲“中國最美休閑鄉村”,阿歪寨成為網紅打卡點。

如今,“一城三區”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十二五”末的31.08%、41.48%提高到45.62%、53.35%。

調優結構 擦亮綠色安順名片

“綠色安順,‘面子’變了,‘裡子’也變了,發展和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提到安順的變化,人們紛紛點贊。

看安順,綠色正成為靚麗的底色。五年來,該市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產業結構更加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二五”末的18.1︰33.2︰48.7調整為18.2︰30.3︰51.5。

工業轉型升級,八大百億級工業產業齊頭並進,實施“千企改造”429戶,煤、電、鋁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大數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特色輕工、新型建材等4個百億級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0%以上,位居全省第一。工業“百千萬”工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8戶,實現工業產業投資626.49億元﹔“萬企融合”打造標杆項目24個、示范項目240個,帶動融合企業353戶。全力打造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化改造漸次呈現,綠色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高效農業邁上新台階,蔬菜、茶葉等九大農業主導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一縣一業”新格局,關嶺牛、普定韭黃、安順金刺梨“一葷一素一飲品”特色品牌更加響亮。新增“兩品一標”認証產品47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9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51%。畜牧業增加值佔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重連續位居全省第一。

服務業異軍突起,實施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打造“康養福地·瀑鄉安順”品牌,新增虹山湖、小河灣、舊州、高蕩等4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旅游+”融合發展,五年累計接待游客量超過4億人次、旅游收入達3900億元,分別是“十二五”的3.01倍、3.07倍。

生態文明成效顯著,“綠色安順”建設持續推進,營造林265.59萬畝,綜合治理石漠化466.6平方公裡,治理水土流失1212.78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從“十二五”末的47.43%提高到60%。空氣質量優良率長期保持在98.4%以上。入選第二批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完成13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期流淌的“臭水溝”恢復了碧水清流。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造農村衛生廁所16.58萬戶。節能降耗邁出新步伐,萬元GDP能耗從“十二五”末的1.77噸標准煤下降到0.65噸標准煤,綠色經濟佔比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生態環境改善,書寫了天藍、地綠、水清的安順環保答卷。

綠色發展,擦亮了“綠色安順”的閃閃名片,引領安順邁向綠色發展新時代。

練好“內外功” 改革開放增活力

過去五年,安順發展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以改革開放破解發展難題,安順破浪前行。

五年來,安順市全面深化改革,拓展開放空間,搭建對外開放平台,激活發展的強勁動能。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舉措,累計減稅降費近100億元。“放管服”改革加速領跑,優化審批流程,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2個工作日以內。

農業農村、社會事業、生態環保等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七權同確”改革成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經驗。水利精准扶貧示范區建設入選中國改革典型案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實施,全面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

實施服務民營企業六大專項行動,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6.1%,連續六年位居全省第一,各類市場主體達到17.93萬戶。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從“十二五”末的48.39%提升到62.3%。

改革奔騰向前,開放引入活水。安順市搭建廣闊的開放合作平台,安順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貴州(安順)國際石博會等成為對外開放重要平台。

立足平台,安順市擴大“朋友圈”,走出去參加數博會、酒博會、茶博會、進博會等大型活動,強化與港澳台、日韓、東盟、歐盟等地交流合作。招商引資引鳳來棲,到位資金累計達3332億元,引進中國水電、新希望六和等中國500強企業38家。

改革開放的真切實踐,使安順發展破繭成蝶。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等40余項國家級“金字招牌”,樹立起了安順的嶄新形象。

精耕“民生” 全面小康幸福來

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安順市委、市政府對300萬安順人民的鄭重承諾。

“十三五”時期,安順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六個精准”“四場硬仗”相繼展開,市、縣黨政領導包保所有貧困村,3803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奔赴一線,打響了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輻射帶動49萬人脫貧增收﹔資助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60.59萬人次,“三重醫療保障”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改造農村危房、整治透風漏雨和人畜混居住房60579戶﹔37.64萬農村人口用上自來水,喝上干淨水﹔建成8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8.21萬人搬進新房,長期以來困擾貧困群眾的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等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該市6個貧困縣摘帽,569個貧困村出列,54.5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書寫了黔中大地脫貧攻堅的精彩篇章。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安順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民生領域累計投入931億元,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城鎮新增就業25.3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安順市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96%,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城鄉低保平均標准分別提高到每月650元、每年4320元。

實施棚戶區改造15.26萬戶,啟動老舊小區改造10129戶。暢通政民互動渠道,12345政府服務熱線開通運行。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目標,新建、改擴建普惠性幼兒園191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447所,安順學院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安順職院整體搬遷新校區,貴州民用航空職業學院建成招生。三甲醫院增至3家、二甲醫院增至6家,鄉鎮衛生院全部提檔升級,村衛生室合格村醫配備全覆蓋。

文體事業繁榮發展,安順市奧體中心、城鄉規劃展覽館等建成投用,“雙閱讀”活動品牌響亮。

債務金融風險有效防控,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全面勝利,平安安順建設成效顯著,榮獲貴州省“平安市”稱號,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時序更替,征程再起。站在新起點,安順將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擦亮軍民融合、康養旅游“兩張名片”,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和鄉村振興“安順樣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奮力譜寫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安順篇章。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