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流連忘返的 貴州山水人文

2021年03月04日08:33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淑宜

人物名片:

陳平,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教授,貴州旅游文化大使。

算起來,陳平與貴州的緣分有八年之久。“初次踏入貴州就被這裡的山水人文之美深深打動”,她的話語間透著濃濃的情愫:“進進出出、來來去去,總有幾十次了,每次離開時都有流連忘返的眷戀之心。”

“從黔東南到黔西北,貴州的八十八個縣,我走了三十多個,穿梭在各種各樣的小村庄。”於陳平而言,貴州有著遠遠比自然風景區更加吸引人的內容:肇興侗寨風雨橋、鼓樓與歌坪上舉行的“踩歌堂”“抬官人”﹔侗家人的烏米飯、打糍粑以及侗寨長桌宴上的高山流水與敬酒歌﹔聲聲入耳的蘆笙交響曲與洪州琵琶歌﹔男子長發束辮,腰挂鳥槍、葫蘆、牛角、砍刀,肩扛火藥槍﹔女綰偏髻、插木梳,身著苗王方印圖形三角裙的“文化孤島”芭莎村﹔從江縣一望無際、色彩繽紛、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加榜梯田﹔裝滿人與自然生物圈中的智慧和絕唱的世界自然遺產茂蘭喀斯特自然保護區,還有與之相生相依的古老民俗文化遺產——水書﹔是布依族、苗族、水族、瑤族村寨中幾乎每家都用一台木質的織布機和它發出的吱吱聲響﹔還是屯堡地戲中的神秘肅穆、百裡杜鵑的壯麗恣意、萬峰林的霞光萬丈……“這讓我無不覺得此生再來三十幾次,也未必看得夠。”

“陳平說,盡管貴州是大自然最寵愛的地方之一,但三十幾年前,由於它山高水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后,“交通靠走、通訊靠吼”,致使這些美麗的珍珠散落了一地,寂寞地躺在金山銀山之間,等候著開啟與探索。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這塊寂靜繚繞的土地,西部大開發的列車開到了“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貴州:從全域旅游到大數據、大射電、雲上貴州,從生態文明建設到手工藝復興,貴州趕上了這趟飛速的發展列車。

“我與貴州是這樣的親近。”陳平是貴州省政府的旅游文化大使﹔國際山地旅游聯盟的理事與專家委員會委員﹔最美雜志《鄉村地理》的名譽主編﹔貴州《全域旅游》雜志的特聘顧問,她還在貴州大學建立了國際民間藝術研究院,制定了民間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學方案﹔她給貴州的縣長、村長、村民和手工藝人們上過課﹔她策劃參與了貴州“國際民間民族手工藝旅游產品博覽會”,七年來,累計為貴州邀請了來自七十個國家的幾百位手工藝人﹔她與貴州的繡娘們一起走在布拉格的街頭,在歐洲的中世紀古堡裡展示貴州美麗的手工藝﹔她隨著貴州諸多的同仁們前往歐洲,推廣推介貴州的旅游文化。“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我有著眾多的朋友們,很多手工藝人直接在微信裡跟我互動留言。”在陳平看來,她與貴州結下的緣分美輪美奐。“我是如此的自豪,也是如此由衷眷戀。”她說。

“貴州的,確切地說,是中國的鄉村振興美麗夢想都在逐步實現中,而我有幸參與其中,是多麼生逢其時。”陳平為貴州的發展點贊,也深深地祝福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