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 保市場——

貴陽傾力打造蔬菜保供基地農業新樣板

2021年02月14日09:11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蘭鬆 王法 方亞麗

棚內,工人正忙著給蔬菜摘除老葉及防虫管護﹔棚外,道路平整施工等也正有序進行……近日,記者走進貴陽市2.5萬畝高標准設施蔬菜保供基地清鎮園區駱家橋基地,盡管氣溫已接近零攝氏度,基地仍然一片繁忙景象。

2019年4月,貴陽市印發《貴陽市高標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建設貴陽市2.5萬畝高標准蔬菜保供基地。根據規劃,保供基地預計投入資金30.27億元,積極探索“三變”模式,以“龍頭企業+縣級平台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來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作為豐富貴陽廣大市民“菜籃子”、實現保供穩價的民生工程,貴陽市2.5萬畝高標准設施蔬菜保供基地結合貴州省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求,自2019年規劃建設以來,根據方案明確的“科學化布局、規模化實施、設施化發展、標准化生產”建設思路,目前共建成蔬菜基地2.51萬畝。

“基地大棚的頂膜和側膜可以控制棚內的濕度和溫度,種植也實現了機械化,部分品種蔬菜不需要人工就可實現挖地、插苗、蓋土和收割。”清鎮市紅楓湖鎮駱家橋村基地工作人員陳奕安說。

與以往的農業生產不同,貴陽市2.5萬畝高標准蔬菜保供基地按照設施農業的標准建設,布局避雨單拱棚、連動生產大棚、配套補溫補光設施、節水灌溉設施以及種繁育苗設施等,實現100%生產設施化,打造貴陽市設施農業發展的樣板。

銷售方面,圍繞“主要農產品基地+加工+一級批發市場+冷鏈物流+市場終端”的產業鏈條,保供基地依托154家惠民生鮮超市、貴陽農產品物流園等銷售平台,按照“保內拓外”的銷售思路,在設立農特產品銷售專區,農校、農醫、農企團餐配送,建設中央廚房的基礎上,開拓了粵港澳大灣區、上海江橋市場等16個主要消費市場,打造“山地貴爽”品牌,著力提高貴州農產品市場佔有率。

目前,保供基地已形成合理布局生產供給規模,銷售網絡也基本打通。2020年2月整體啟動生產,採取邊建設邊生產的方式,陸續投入試運營,目前各基地累計蔬菜產量2028萬斤。

保供基地不僅是貴陽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產業扶貧工程。在建設運營過程中,貴陽市農投集團積極採取“貴陽市農投集團+區(市、縣)平台公司+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民”的經營發展模式,堅持最大限度讓利於民,在貴陽市2.5萬畝蔬菜基地推廣“三權共享、六紅帶動”利益聯結模式。

“我家就住在對面的寨子,每天走過來上班也就幾分鐘。”1月6日,家住駱家橋村花椒組的李輝秀和往常一樣來到基地上班。

李輝秀和駱家橋村大部分的工人一樣,外出務工沒有年紀優勢,在家沒事可干。隨著保供基地駱家橋園區的建設,李輝秀在家旁邊找到了工作。“一天上8小時班得100元,一個月起碼有2000多元的工資。雖然是散工,但是這麼大的基地一年四季也有事情可干,時間上很自由,錢也有得掙。”

2020年,保供基地落實村集體所有權固定分紅36.04萬元,落實農民土地承包權保底分紅1350.19萬元,落實經營權階梯分紅364.73萬元,共計分紅1750.96萬元。同時,保供基地年務工人數達106.6萬人次、支出務工費4191.34萬元。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224戶539人、年人均增收2.6萬元。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