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

當年紅軍播“火種” 如今致富感黨恩

2021年02月05日07:49  來源:貴州日報
 

1月19日,陽光燦爛,碧空如洗。雪后的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田野、村庄、樹木,披著銀色的薄紗。

走進沿河自治縣譙家鎮長征村,村口“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紀念地”的牌坊巍然屹立。坐落在這裡的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正迎來第三次全面修繕。87年前,那些難忘的紅軍故事至今仍在當地廣為流傳。

“聽老人講,紅軍隊伍剛到村裡的時候,群眾都跑光了,派人打探后才知道紅軍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不犯。”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房屋主人田太俞曾孫媳黎邵明告訴記者,“得知紅軍晚上就睡在屋外,我的曾祖父回來后就將他們請進了屋,騰出房屋讓紅軍居住。”

史料記載,1934年5月8日,紅三軍在奪取原四川彭水縣城(今屬重慶市)后,乘勢西渡烏江。5月14日,挺進黔東后坪縣(現為沿河后坪鄉)。

“野雞有個山頭,白鶴有個灘頭,一支紅軍沒有根據地怎麼行呢?”賀龍軍長多次向部隊講話強調。7月21日至22日,在鉛廠壩張家祠堂召開了黔東特區第一次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來自沿河、德江、印江等地代表135人選舉產生了新的革命政權——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沿河城是紅軍在黔東革命根據地佔領的唯一的一座縣城。

黔東革命根據地(當時稱黔東蘇區)成為中央紅軍長征前存在的8個革命根據地之一。

銘記歷史,感念英雄。2004年10月為紀念黔東特區革命根據地創建70周年,黎邵明家主動把祖宅捐贈出來成立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紀念館。如今,黎邵明成了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向往來游客講述革命故事。

“沒有革命先烈們的付出,哪有如今的美好生活!”黎邵明說,“作為紅軍‘親人’的后人,我有責任把那段歷史講給更多的人聽,讓長征精神得到傳承和發揚。”

薪火相傳砥礪前行。長征村位於譙家鎮中部,海拔700米,距鎮政府駐地17公裡,距縣城41公裡。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17.5%,現在,剩余貧困人口23戶93人已全部穩定脫貧。

“長征精神在心中,我們步履如磐。”長征村村支書田應照告訴記者,長征村多渠道發展產業助民增收,去年發展辣椒產業224畝,村委會統籌安排165萬元入股譙家鎮貓阡村懿興生態茶葉業有限公司茶葉加工項目,180萬元入股譙家鎮貓阡村瞧一譙酒業有限公司,61萬元入股沿河自治縣譙家鎮興隆村集體經濟養殖項目,160萬元入股譙家鎮堡上村雲露富硒白茶有限公司和譙家鎮10萬羽蛋雞養殖項目,均量化分紅到戶。

同時,該村貫徹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校學生及低保家庭已全部獲得教育資助﹔實現全員參合及貧困戶的全員參保資助,住院報銷達到報銷比例﹔通過前期的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住房補短等方式,全村群眾住房已得到保障﹔全村困難家庭已全部納入低保保障,並實行動態調整機制,實現應兜盡兜。

“隨著村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來旅游瞻仰的人越來越多了。”紀念館工作人員楊竹英告訴記者,近年來,沿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紀念館的保護和建設,紀念館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完善,社教功能進一步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進一步彰顯,每年參觀學習人數達10萬人次。

“每逢節假日,游客特別多。我的小超市擠滿了客人,生意好得很!”58歲的村民何文婭就住在紀念館隔壁,她對現在的生活很是滿意。漫步村中大道,82歲的村民肖桂芝和老伴滿臉笑容,“我要感恩共產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沿河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奮力走好今天的長征路,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茶、生態果蔬、生態畜牧、生態中藥材四大生態產業。建成投產茶園14.07萬畝﹔發展沙子空心李投產果園5萬畝、白山羊年出欄15萬隻﹔種植以石斛、花椒、太子參等為主的中藥材4.5萬畝。2020年還新發展了辣椒、食用菌、生豬、生態雞四大“短平快”產業,種植辣椒5.95萬畝、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3000萬棒,新增出欄生豬5.2萬頭、生態雞108萬羽。(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瀚澤 施平)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