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繡花功夫 作好錦繡文章

——來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線的報告

2021年02月03日08:30  來源:貴州日報
 

“四謝共產黨,住房把你想,以前住的茅草屋,現在磚瓦新樓房……”遠遠地,湄潭縣田家溝農民自編自演的《十謝共產黨》花燈戲歌聲就傳了過來。

新春走基層,貴州農村氣象新。黨的十八大以來,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92萬人搬出大山……摘掉貧困帽子、實現“千年之變”的貴州,笑語歡歌洋溢山鄉,感恩奮進激蕩人心。

以“繡花功夫”作“錦繡文章”,貴州大力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咬定青山不放鬆,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新的生活,正在新的奮斗中鋪展。

民生“3+1”:

政策紅利暖進心窩

“大家看,這是海雀村的鄉親們做的背帶,漂亮吧?想買的請私信我……”1月30日,吃過晚飯,赫章縣海雀村主任助理朱躍花和兩個妹妹開始直播帶貨,不到10分鐘就吸引了上百人圍觀。

大學畢業后,朱躍花回到了家鄉海雀村,擔任主任助理。最近又建起電商平台,幫助村民銷售民族服飾。

“能夠上高中讀大學,多虧了脫貧攻堅好政策。”回憶往事,朱躍花的眼裡泛著淚光。

曾經,因為家庭貧困,朱躍花想輟學打工。但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朱躍花得到一系列政策扶持,順利讀完高中,成為海雀村第一個女大學生。

“現在我們家已經脫貧,但是脫貧不脫政策,兩個妹妹都享受到國家教育扶貧政策的扶持。”朱躍花說。

昔日“三個人隻有一個碗”的海雀村,如今正昂首走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在國家教育扶貧政策的扶持下,村裡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村已走出20多個大學生。新建了村級衛生室,全村49戶貧困戶100%參加醫保,長期慢性病戶全部有家庭醫生簽約上門服務。昔日風吹就倒的杈杈房變成了“博物館”,全體村民住進了青瓦白牆穿斗枋的特色民居。通過實施安全飲水項目,全村群眾都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聚焦教育、醫療、住房和農村飲水安全“3+1”保障,放眼黔貴大地,處處都有暖進心窩的“海雀故事”。

從“上學難”到“上好學”——貴州持續多年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於教育扶貧,在西部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出台《控輟保學勸返復學工作指南二十條》,基本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動態清零。

從“茅草房”到“磚瓦房”——率先在全國開展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全省累計實施約33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建檔立卡貧困戶192萬戶住房安全得到全覆蓋保障。

從“飲水難”到“喝好水”——“十三五”期間,全省解決740.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人口252.3萬人,現行國家標准下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

從“看病難”到“雲就醫”——基本完成行政村衛生室建設和合格村醫配備,遠程醫療服務總量突破60萬例次,持續破解群眾看病遠看病難問題。

補短板、強弱項,各級干部一錘接著一錘敲,對教育、醫療、住房和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作進行常態化監測,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問題動態清零。

令狐畢媛是桐梓縣海校街道小壩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家牆上,“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政策落實情況的“明白卡”一目了然。海校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元秋說:“脫貧不脫政策,我們為街道的脫貧戶都制作了‘3+1’保障‘明白卡’,展示保障措施、脫貧成效,也幫助我們接受監督和檢驗。”

易地扶貧搬遷:

“五個體系”寫好后半篇文章

1月28日,走進納雍縣利園街道蟠龍社區雨夢內衣制衣廠的扶貧車間,伍梅和工友們正在忙碌。“我是車間組長。”伍梅自豪地說。

伍梅一家是2019年2月初搬進縣城利園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8月中旬,她應聘到社區制衣扶貧車間上班,第一個月拿到2500元工資,第三個月便突破了4000元。很快伍梅憑勤奮和嫻熟的技藝,被提拔為車間組長,固定工資每月5000元。

在納雍,通過搬遷勞動力全員培訓,許多群眾像伍梅一樣,在扶貧車間等就地就近就業,同時通過組織勞務輸出,全面拓寬就業渠道。全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就業18050人,實現了有勞動力家庭每戶至少1人就業。

“易”出廣廈萬千,“扶”出火紅日子。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脫貧攻堅“頭號工程”,4年時間,從烏蒙山脈到武陵山區,從麻山瑤山到滇黔桂石漠化區,一場壯闊大遷徙,改變了192萬人的命運,一步跨千年。

如何讓這192萬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更考驗“繡花功夫”的精細和智慧。

為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2019年2月,貴州又作出了長遠性制度性安排,即建好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五個體系”,確保滿足搬遷戶子女入學需求,確保每個安置點有1個衛生服務機構,確保有勞動力家庭1人以上穩定就業。

冬日的陽光暖暖地洒在烏蒙大地。納雍縣珙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搬遷戶楊春學正在治療“老寒腿”,“每天可以過來免費用中藥泡腳,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珙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9年8月投入使用,設有全科診室、婦科、兒科、中醫館等基礎科室,切實解決了當地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醫療保障問題。

如今,全省842個集中安置區,已實現社區服務功能100%覆蓋,全部開通了多彩貴州“廣電雲”信號﹔搬遷勞動力家庭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率達100%。

隨機入戶調查結果顯示,搬遷群眾配套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滿意度、住房滿意度、就業脫貧措施滿意度都在97%以上。

高效農業:

產業振興撐起貴州山珍香飄四方

1月31日,暖陽融融。興仁市屯腳鎮鯉魚村,村后山上的桑樹基地裡,村黨總支書記楊建平與產業帶頭人吳啟科正在討論新一年的打算。

這片310畝的石旮旯地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初見成效。建成200平方米的小蠶養殖房、650平方米的蠶絲手工坊和蠶絲被加工廠,基本形成集桑樹種植、蠶養殖、抽絲、加工、成品包裝、展示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帶動51戶農戶走上產業路。“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我們有信心建設好新農村,把日子越過越好。”楊建平說,鯉魚村將結合鄉村旅游、民族文化、生態治理持續優化產業,依托生態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和林特產業,把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基礎打得更堅實。

距鯉魚村不遠的樓納村,“新年新打算”同樣充滿熱度。

2月1日,記者在村裡看到,集觀光農業、鄉村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樓納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這個項目建成后,我們村又要向前邁出一大步。”村支書黃定品正在項目基地上查看工程進度,他興奮地說:“我們有底氣向黨中央匯報,樓納人民生活好!布依人家好花紅!”

貴州立足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等,把加快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之策,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匯聚起強農興農的磅礡力量。

全省建設400個以上配有信息自動採集設備的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險冷鏈設施,為貴州的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提供有力支撐,普定韭黃、納雍紅櫻桃、遵義鮮竹筍、威寧“三白”等山珍鮮貨直達北上廣、遠銷東南亞。

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城市和對口幫扶城市累計建成138個貴州綠色農產品省外分銷中心,六盤水、畢節等6個城市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二級供應中心,省內57個農產品生產主體獲得粵港澳大灣區“直供基地”認証。市場拓展如火疾,黔貨出山如潮涌,“滾山雞”飛進大灣區,“跑山牛”跑進長三角,貴州茶銷售額同比增長70%,食用菌銷售額同比增長65%……

通過精深加工,一顆顆刺梨果變成刺檸吉飲料,一個個小辣椒變成瓶裝辣醬,一籃籃百香果變成休閑小吃。2020年1月至7月,貴州省推動農產品銷售金額達266.3億元,貨物逾461萬噸。

辣椒產加銷全國第一﹔食用菌生產量躋身全國第一梯隊省份﹔茶葉、藍莓、李子、刺梨的種植面積全國第一﹔黔茶、黔藥、“老干媽”……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正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讓貴州山珍享譽國內外。

黔貨“觸電”:

小農戶“乘雲”融入大市場

臨近春節,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家家戶戶正忙著准備過節,但母先才還顧不上。

“這批40個盬子3天后發貨,注意收貨哦。”1月31日,坐在土陶體驗館的電動拉坯機前,母先才用沾滿白泥的手不斷發送微信語音,短短5分鐘,一單生意“成交”,4800元入賬,一周后,這批盬子就能在廣州的大飯店派上用場。

制作土陶40年,母先才沒想過自己的土陶事業是通過手機發揚光大的,逐年遞增的網上訂單,讓年收入從3萬元增長到現在的40多萬元。

春節后,母先才准備把大兒子叫回來一起經營土陶事業。他說:“我們的土陶也可以做直播,讓年輕人來帶帶貨,闖闖電商銷售的新路子。”

在花茂盬子成為“爆款”之時,普安紅茶已走上愛茶人士的茶桌。

1月25日,“黔茶第一春”普安紅茶上市,並帶著自己專屬獨有的“身份証”通過電商平台走向全國市場。在普安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屏幕前,不斷閃動的數字准確記錄著普安紅茶等優質農特產品的產銷信息。

黔貨“觸電”,“村淘”花開,伴隨著朵朵“數據”火花綻放,小農戶“乘雲”融入大市場,長在深山的“土貨”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爆款。

在遵義市匯川區,殘疾人電商創業者張榮飛,主營苦蕎面條、遵義羊肉粉、辣椒等農特產品,2020年銷售總收入超過700萬元。

貴州第一個“淘寶村”——貴陽市息烽縣立碑村經過5年發展,已建立電商培訓、產品開發、平台運營、物流配送等電商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2020年5月,黔西南州10位“帶貨官”走進助農主播間,為地方好貨代言。直播產生近7000筆訂單,帶動農特產品銷售成交額超過1200萬元,4000余農戶從本次“農特產品大聯播”獲益。

2020年7月,“一碼貴州”智慧電商系統正式發布。上線以來,累計入駐商家3萬余家,上線產品7萬多個,完成訂單65萬筆,實現貴州產品銷售40.14億元。

貴州省蔬菜集團打造的“黔菜網”平台,收集呈現信息覆蓋全省30畝以上規模基地3600個近400萬畝,實時採集全國230個農批市場的價格行情數據,與全國54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上3000個檔口實現互聯互通和貿易合作。

貴州目前已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79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4306個。建成112個農產品集配中心,全省快遞物流到村覆蓋率達80%以上,初步形成“基地+站點+雲倉”的農村電商一體化運營體系。同時大力開展電商理論與實操培訓,電商企業累計創造就業崗位30萬余個,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400萬人次。(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霞 陳俎宇 謝朝政 王星)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