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下的美麗嬗變

——貴州省地方海事局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20年12月27日09:22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鐘明秀 馮蕾 趙中行

凜冬時節,走進月亮山深處的從江縣加勉鄉加坡村,通村通組瀝青路蜿蜒前行,村口白雪覆蓋的養殖大棚連成片……冰雪掩映下的村庄猶如一幅畫。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寨環境整體提升、致富產業不斷發展,人均年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這個曾經的極貧鄉鎮的極貧村,在脫貧攻堅戰中實現了精彩蛻變。

翻天覆地的變化背后,有貴州省地方海事局的傾情付出。2016年底,全省水路交通運輸系統派出三個駐村小組,到加勉鄉加坡村、停洞鎮加哨村和下江鎮宰俄村定點幫扶。4年來,駐村工作隊狠抓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教育扶貧……現在,貧困“根”斬斷、產業喜豐收、山鄉換新顏,三個村已如期出列。

山鄉改舊色 村寨換新顏

“以前全都是坑坑窪窪的毛路,別說冬天,就是夏天,你們都不一定進得了村。”指著新修的瀝青路,加坡村村民李華強說。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自省地方海事局定點幫扶加坡村后,便積極向省交通運輸廳申請政策和資金幫扶,逐步改善通村公路條件。2018年,加坡村實現農村公路“組組通”,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狀態。

公路“變臉”后,“人畜混居”改造成為接下來的駐村工作重點。

“‘人畜混居’是當地侗族、苗族祖輩慣常的生活方式,人在二層住,豬牛養一層,居住環境和衛生條件十分惡劣。”加哨村第一書記龍秀柏介紹,2019年,省地方海事局大力推進幫扶村“人畜混居”整治,按照分類指導、精准管理的要求,制定了目標計劃,實行整治一戶、銷號一戶。

整治后,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新木質吊腳樓提升了村子的顏值,村民的幸福感大大增強。

“跟豬牛‘分居’,家裡不臭了,蚊虫也少了。”加哨村村民潘奶夢說。

產業喜豐收 村民樂開懷

宰俄村是一個侗族村寨,這裡山高坡陡,貧困落后,是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塊硬骨頭。

2016年11月,貴州省地方海事局駐村工作隊進駐宰俄村后,經過實地調研,選擇發展食用菌、辣椒、山羊等種養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為確保貧困戶增收脫貧,該村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組織方式,讓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龍頭公司獲得分紅收入,在合作社務工投勞獲得就業收入。同時,公司對種養產業進行保底收購,確保貧困戶獲得穩定收益。

“在食用菌基地務工,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今年還得了一筆分紅……”宰俄村村民潘婢明說。

現在,合作社利益聯結貧困戶417戶,今年戶均已拿到分紅1200元。

此外,駐村工作隊還大力組織勞務就業,並作為兜底和補充產業來抓。截至目前,全村實現勞務就業200余人,並對組織化勞務就業人員落實了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環境變好了,村庄變美了,大家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活路干,這樣的日子很舒心!”年逾七旬的楊婢門說。

在省地方海事局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加坡村、加哨村、宰俄村先后成立農村合作組織3個,發展黃精、食用菌、林下雞等種養業項目10個,讓3個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扶貧先扶智 斬斷貧困“根”

“加坡村很偏,許多老人一輩子都沒有出過村,隻會說苗語,文化程度低是阻礙脫貧致富的主要因素,絕不能讓年輕一代重走上一輩的老路。”省地方海事局駐加坡村工作組副組長周儒鬆說,“扶智,是我們駐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

厘清思路后,駐村工作組在加坡村新增了一個教學點——這裡白天是小孩的幼兒園,晚上是大人的掃盲班。

“不僅能學漢語,還能學種養技術。”加坡村村民梁志興說,“這個教學點辦得特別好。”

截至目前,省地方海事局在3個村已投入80多萬元用於教育扶貧,包括建教學點、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教育資助等。

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致富產業日益興旺,教育扶貧成效日漸顯現,昔日極貧的加坡村、加哨村和宰俄村舊貌換新顏,已徹底撕掉了貧困的標簽。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省地方海事局黨委書記蔡光蓮表示。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