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渡改橋建設成效顯著——

打通千年阻隔 鋪架小康坦途

2020年12月24日08:16  來源:貴州日報
 

12月13日,銅仁市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十字村萬家渡改橋上車來人往。66歲的村民黃朝周,推著板車過橋出村。

生於斯長於斯的黃朝周,以往出村靠“渡”,也就是村口的萬家渡。后來,渡口改建成橋,村民出村不再爬山涉水,橋兩旁的村舍民居越來越靚。黃朝周說:“這座橋,解決了我們出行難的大問題。”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部分深度貧困地區村民受困於渡船出行的短板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相繼啟動實施的水運建設三年會戰和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取得了貴州高等級航道建設突破1000公裡、農村公路組組通的輝煌成就。2017年,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編發了《貴州省溜索及渡口改橋實施方案》,由省地方海事局具體負責實施。隨著這項工作的深入推進,許多臨水貧困村溜索、渡改橋建設任務圓滿收官,打通了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最后一公裡”。

“平安橋”便民出行保平安

台江縣境內山巒起伏、溪河縱橫。曾幾何時,人力渡河是涉水鄉鎮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隨著渡改橋項目的實施,昔日的人力渡河已成為村民心中的歷史記憶。

“2019年以前,台江縣皆蒿村岩寨組被巴拉河阻斷了出路,孩子上學難、村民出行難。如果沒有渡改橋項目,我是真愁啊。”皆蒿村村支書劉躍軍回憶。

河的這邊,既有村民的大部分耕地,也有村裡唯一的小學——報效小學。這所小學聚集皆蒿村階薅、岩寨、南你三個自然寨的孩子。每天,岩寨的幾十個孩子都要越過巴拉河,才能到學校上學。

“一到雨季漲水,村民出行就不安全,孩子們上學也斷斷續續,導致他們上學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小孩小學沒畢業就不想上學了。” 劉躍軍說。

2018年初,縣裡傳來的消息讓劉躍軍心裡一喜——可以向省地方海事局申請渡改橋補助資金,再結合縣裡安排的資金,巴拉河上的渡改橋修建有望了。村支兩委積極配合縣交通運輸局整理資料上報。最終,渡改橋於2018年9月正式開工,2019年10月竣工。

“有了這座橋之后,我們出行安全有保障了,孩子們上學也不愁了。”村民龍光珍說,村裡渡改橋的修建,結束了皆蒿村巴拉河兩岸群眾世代依靠滑索、擺渡舟過河的歷史,方便了近2000村民的生產生活。

“連心橋”干群和諧暖心窩

仁懷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葛誠來到仁文村開展走訪工作。一路上,村民們“葛隊長”“葛兄弟”地打招呼,大家紛紛請他到家裡喝茶。

“當初我們村修建九子灘大橋時,就是他跑上跑下奔波,對我們建橋可上心了。”65歲的仁文村村民張啟平說。

仁文村位於赤水河西岸,土地資源較豐富,適宜種植蔬菜等經濟作物。可苦於交通不便,經濟發展一直不見起色。看到赤水河東岸酒廠林立、車來車往的蓬勃發展場景,仁文村的村民心裡很落寞。

“最為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河東岸賣豬1.8元1斤,河西岸賣豬1.6元1斤,中間相差的2毛錢就是渡船的費用。”張啟平說。

工程建設過程中,省市縣三級交通運輸系統抽調專業人員組成檢查小組,加大技術指導和監督力度,同時引入第三方質量、進度檢測機構,開展施工現場質量巡查,嚴格把控工程建設程序、安全和質量,確保橋梁工程質量過硬,真正把民心工程辦成辦好。

橋梁建成后,村裡的硬化路還不通。橋梁通車儀式當天,在縣交通運輸局的提議下,村民們紛紛表示,願意無償把自家的土地讓出來,修建通村硬化路。

“以前修路,提到要佔用村民土地,村民的思想工作很難做,但是仁文村的村民特別支持,出乎了我的意料。”葛誠說。

“我們組在半山腰,這座橋是唯一的出山路。有了這座橋后,大家的出行就方便了,我們怎能不感恩。”村民楊光繼說。

“致富橋”產業發展路更寬

十字村坐落於印江大山深處,全村總人口523戶1988人,是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村寨,但是一條河流卻阻斷了村子的發展路。

“我們村門口這條河,是出村的必經之路,雖然以前有溜索橋和獨木橋,但都年代久遠。不要說運輸能力,就連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沒有。”黃廷鎮說,村民們的土地大部分都在河對岸,沒有橋的時候,上坡勞動、趕場買賣東西,都要坐船過河。一到雨季,孩子上學、大人做農活都十分不便,建材的運輸費比買建材的費用還貴。

為解決十字村老百姓出行難問題,貴州省地方海事局與當地政府籌資建設萬家渡改橋。

橋修建好之后,村裡還通了客運班車,從十字村到鎮上的時間從1個多小時縮短為10多分鐘,客運班車也成為了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除了方便出行,最關鍵的是渡改橋的修建為十字村的產業發展帶來了便利。2019年,我就賣出去3頭牛、5頭豬,賺了3萬多元。”黃廷鎮說,萬家渡改橋建成后,十字村的村民自發搞起了種養業,種植紅心柚、核桃、辣椒、黑木耳等特色農產品,每年收入可觀。現在村裡的小洋樓、小轎車越來越多。

皆蒿村、仁文村、十字村的改變只是整個貴州交通扶貧先行的縮影。截至目前,全省共修筑渡改橋222座,惠及百姓30余萬人。

一橋飛架兩岸,打通致富坦途。在群眾眼中,這222座渡改橋不僅便利了出行,更是平安橋、連心橋、致富橋。(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魯毅 鐘明秀 趙中行)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