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扶貧,可沒有一點“書生氣”!

2020年12月02日18:04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后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看到這個消息,正在銅仁市沿河縣泉壩鎮泉塘村的田卓長舒一口氣,一年多來,他盼望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沿河縣,貴州省66個貧困縣之一,是全省也是全國最后一批出列的貧困縣之一,其脫貧難度可想而知。啃“硬骨頭”,政協不能缺位。去年7月,銅仁市政協主席陳康聯系沿河縣泉塘村實行挂牌督戰,8月,田卓被派到了泉塘村。

田卓是《銅仁政協》編輯部主任,到泉塘村來,他是主動請纓,作為沿河人,他覺得自己有這份責任。雖然長期干著編輯刊物的“書生活”,到了扶貧崗位上,田卓絲毫沒有“書生氣”,他先盯准人做工作。

把工作做到心裡去

“當年我們村沒有被定為深度貧困村,產業項目爭取上不具優勢,27戶殘疾貧困戶要脫貧難度太大,我們根本找不到辦法。”田卓剛來村裡時,村支部書記陳雲介紹。在村裡走了一圈,聊了一路,田卓感受到的是人心不齊、干勁不足、產業不多、增收緩慢,貧困發生率達27.5%。

“我必須把村支兩委的精氣神調動起來。”田卓首先想到了學習,晚上把大家組織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學習其他地方的扶貧經驗。

聚力鼓勁,大家的心態很快就變了。“要不是田科長給我加油鼓勁,我可能就放棄這份志願者工作了。”駐村大學生何江鳳曾因為去一建檔立卡戶登記資料,被罵的不想干了,如今被評為年度全省優秀志願者。

泉塘村有7個村民組,岸溪組比較偏遠,在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上稍有靠后,村民鄧國奇很不滿,多次向上反應。

田卓了解到確實不是村支兩委不作為,他就三番五次跑到鄧國奇家“串門”。“我跟他說,一個村就像一個家庭,事得一件一件地辦,飯得一口一口地吃。”田卓說,沒想到,苦口婆心還真感動了鄧國奇。

在去年的通組公路建設中,鄧國奇帶頭參與、主動協調土地佔用問題,還作通鄰居的思想工作,使其從危房搬入到新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后,鄧國奇組織10多名村裡年輕人外出務工,解決在家增收難的問題。他在電話中這樣說:“田科長和我們不沾親不帶故,都全力幫我們村脫貧,我們作為本村人不努力怎麼說得過去?”

有了產業扶貧才踏實

扶貧就得有真金白銀,田卓開著自家的車跑縣裡、市裡、貴陽市,能跑的部門跑遍了,能聯系的人“一個不放過”。爭取社會扶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資金等1400多萬元。

有了產業扶持資金,村裡的肉牛養殖、林下養雞等都逐漸搞起來了,但是,一個村如果沒有一個主業就很難支撐。陳康多次到泉塘村調研,明確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實現產業突圍。

泉塘村的主業最后被定為辣椒。

國慶節后村裡採收辣椒的場面還歷歷在目,田卓興奮之余沒忘記當時的辛酸,“發展辣椒是陳康主席實地調研后根據村情實際作出的決策,事先與農業公司簽訂保底價每公斤3.6元收購合同。但一開始,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流轉土地,群眾不願﹔種植技術,群眾不會﹔保價收購,群眾不信。”

怎麼辦?田卓一邊挨家挨戶上門與群眾算經濟收入賬,一邊從市科技局邀請辣椒技術專家到村裡進行培訓,參加培訓農戶還能拿到務工補貼。

技術培訓剛結束就著手土地流轉和土地翻犁,陳康協調資金50萬元,田卓採取簽訂流轉合同就立即付錢,翻地干活的當天結算工錢的辦法,群眾的不信任頓時化為烏有。

泉塘村六組的村民覃勇發,今年疫情防控后一直在家務農,他也半信半疑地加入村裡的合作社種植辣椒,現在成了合作社的技術管理員,每月拿著3000元的工資。

“我們在家就有活干有錢拿了。”七組村民鄒書英笑呵呵地說。以前她外出務工是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今年她把自家的3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植辣椒,既有流轉費和分紅拿,在合作社務工每天還能有八九十元收入。

目前,泉塘村的辣椒產業規模已有420畝,產業帶動群眾增收66.6萬元。

田卓還為村裡爭取了100多萬元資金,啟動鄉村環境大整治,拆除了危舊房40多幢,利用折下的廢磚頭、瓦片和木料沿途修建了青瓦牆、木柵欄,還給每家每戶硬化庭院圍起了小菜園。從9月起,泉塘村推行每月2次環境衛生大評比,家家戶戶室內室外環境衛生一天比一天干淨起來。

三組88歲的老黨員陳應廷對這兩年村裡的變化贊不絕口,每天都要背著手在村裡走上兩圈。

如今沿河縣出列了,田卓還有更多的考慮,有更多的事要做,“我們要千方百計把泉塘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讓群眾在家門口端上金飯碗!”(記者:黃靜)

來源:人民政協報

(責編:吳峰、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