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

沿河扶貧干部周勇:主動請纓進村開展脫貧攻堅

2020年11月27日19:0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和砂漿。圖片來源於勇敢村攻堅隊
和砂漿。圖片來源於勇敢村攻堅隊

我叫周勇,今年51歲,是沿河自治縣委宣傳部派駐黃土鎮勇敢村的指揮長。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出征扶貧戰場,16年前,2004年我作為全縣黨建扶貧工作隊員,奔赴思渠鎮開展黨建扶貧一年,那時候正值青春年少,激情澎湃、斗志昂揚、意氣風發,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場景至今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2019年11月,在全縣脫貧攻堅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我主動請纓進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我所幫扶的村是黃土鎮勇敢村,位於黃土鎮東部,地處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基礎條件差、居住分散、土地零碎、群眾思想觀念陳舊、信息較為閉塞,屬一類貧困村。

剛開始,我只是作為一般幫扶干部,負責田秀花、楊天軍等7戶貧困戶的幫扶工作。不到兩個月,受組織委托,擔任勇敢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今年8月,在脫貧攻堅進入收官決勝的關鍵時期,我臨時受命擔任勇敢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連續幾個星期,我沒有睡過一個好覺,腦子裡想的全是短板、弱項、差距..……壓力陡然增加,白發叢生、體重下降、面色增黑。但是在決戰深貧的道路上,有汗水、有淚水,一幅幅畫面、一個個場景、一點點收獲、一次次感動,都住進我的心頭,印在我的腦海,讓我終生難忘。

感受一:“閉門羹”端出來,不好吃也得吃

2020年6月,村裡90歲的老人田福芝去世,其家人要在家裡辦十天喪事。得知情況后,我就在想,全縣正在開展鄉風文明、革除陳規陋習等工作,這樣大操大辦怎麼能行,一定要通過這件事來教育引導群眾、革除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

思想工作難度之大超出我的預期,田福芝老人膝下有三個兒子,且三個兒子的態度堅決、口徑一致,十天決不讓步。

吃了閉門羹,我又和第一書記、村支書上門把當前的喪葬政策進行宣傳。最后,在我們苦口婆心的勸說下,三兄弟開始鬆口,說一切都聽“陰陽先生”安排。我們又找到先生商量,先生剛好是我的幫扶戶田景財。經過我的一番勸說,田景財同意調整葬期。

過了一天,事情眼看就要得到圓滿解決,又節外生枝。在一些不明事理的人慫恿下,三兄弟又堅持不干了。無奈之下,我隻好“現身說法”,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說了出來:“我父親去逝時,先生定的葬期也是9天,我就隻同意3天,先生說不行,要虧后人,我不信那套,就堅持3天。你看,我現在還不是好好的,那是迷信,你們要相信科學。”沒想這一說,他們還真聽進去了。

“你們當領導都不信,都不怕,那我們還怕什麼呢?”於是,田福芝老人在第5天就入土安葬了。

感受二:郁結堵在胸,打開了就舒暢

“自從我得到周部長的關愛,就好像在漫漫的黑暗中見到了光明。”這是我的幫扶戶楊天軍發給我的微信,看到微信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心中的那份感動和自豪也涌上心頭。

楊天軍一家8口人,上有70多歲的父母(均為殘障人士),下有4個小孩都在讀書,妻子長年在外務工。該戶因危房改造的事情對村裡工作一直不認可、不滿意,甚至出現抵觸情緒。

如何解開楊天軍心中的結,這成了我的幫扶課題。我一有空就去和他拉家常、擺龍門陣、噓寒問暖,對享受危房改造需要哪些條件耐心解釋。

我時常會利用節日給老人買月餅、糍粑、牛奶等慰問品,老人家生病了主動給他們買營養品。我看他家廚房未建好,就為其買活動灶,衣服無處放就為其買衣櫃,床上被子薄就為其買棉被,雜物到處堆就為其買桶規范裝,屋裡臟亂就親自帶著打掃。特別是我幫助其子楊唱獲得思源實驗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后,可以說徹徹底底地解開了他們一家人的心結。

時間長了,楊天軍也切身感受到了我們幫扶干部的拳拳之心、村干部的良苦用心、駐村干部的一片真心,對我從原來的心懷戒備、愛理不理變成了后來主動搭訕、熱情相迎。他還自發幫助我們做村裡的工作,目前是我們村裡的優秀向導員。

感受三:重擔挑起來,擔在肩不能放

2020年大年初二,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在闔家團圓的日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我離妻別子,第一個趕到勇敢村投入到疫情防控戰中。設置卡點、值班值守、逐戶排查、宣傳和體溫監測。勇敢村村民自發組織志願服務隊,協助我們攻堅隊值守和摸排,送食物、送炭火,和我們共同筑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在“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期間,我經歷了人生最辛苦的歷練。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人居環境整治、舊房拆除以及內業資料等接踵而來。我整夜失眠,頭發白得快也掉得快。同事們經常提醒我注意身體,但我清楚,作為一名黨員,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不能退,更不能逃。責任擔在肩,挑起來就不能放。

駐村期間,我帶領一班人員,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發展了辣椒、脆紅李、黃花、泥鰍、烤煙等產業,群眾增收有了來源。我們打造了文化牆和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我們合力攻堅補齊了一個個短板、補強了一個個弱項、贏得了一聲聲贊譽,以開門迎檢的標准接受驗收。我與群眾之間建立起了忘年交、兄弟情、父子情等情誼。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群眾自發組織宴席請我們吃飯“連心飯”……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隻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二度出征扶貧戰場,歸來雖已經不是16年前下鄉開展黨建扶貧的翩翩少年,但是我的“扶貧之志、攻堅之心”依然沒有絲絲改變。

脫貧攻堅沒有結束,我的扶貧故事還在續寫,雖不精彩,但因為有你、有我、有他,所以感動。(圖/文 周勇)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