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對象盧樹華一家人為何笑了?

2020年11月27日09:0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他放在桌子上的電話鈴聲響了,發出動聽的旋律,看到發亮的屏幕上跳動的音符,一家人笑了。他,就是4年前瓮安縣委宣傳部脫貧攻堅下沉駐村干部胡光均結緣的幫扶對象盧樹華。

盧樹華一家住瓮安縣平定營鎮三合村鉛廠組,這裡的村民們祖祖輩輩聽著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當地流傳的民謠“腳踏岩根河,石筍對石鵝,誰能識得破,金銀用馬駝”的歌謠,但因世世代代都未能識破實現“金銀用馬駝”的密碼,三合村還因它的貧窮貼上了貧困村的標簽。

2018年5月的一天,挎著有“為人民服務”字樣書包的幫扶干部胡光均走訪盧樹華家,盧樹華有些焦急地告訴胡光均他家兒子盧本書的低保金沒有了。問他怎麼知道的消息,他說昨天去趕集,到鎮上農商銀行取款,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賬戶裡沒有錢,他的賬戶裡已兩個月沒有錢進賬戶了。胡光均叫他立馬帶上家裡戶口薄、全家人身份証和他兒子殘疾証到銀行查看流水了解情況。胡光均駕自家車與盧樹華和他兒子盧本書很快趕到農商行,查看打出的流水賬單果真如他說的那樣。他們趕忙去村委會了解情況,村裡負責低保的同志說沒取消他家低保。他們3人又乘車去鎮民政了解情況,民政的同志解釋說因當前正在提標核算補差和忙於其它工作耽擱了,今天或明天一定辦理。聽后,他們迷茫的心才轉踏實。

回來的路上,他們心情不再沉悶,盧樹華高興地講起了他的成長經歷:解放前他出生在福泉縣道坪鎮谷龍村,他8歲那年,因受到當地名門大姓宋氏人家欺壓,被迫全家搬遷到更偏遠落后的鉛廠居住。在那裡開荒種地,每年收大米300來斤,需交地租100斤,收包谷1000斤左右,一家8口嚴重缺吃,靠父母4斤/天包谷的幫人報酬艱難度日。

兩年后解放了,盧樹華家分到了10畝土地,還喂上了豬、牛、馬,吃飯基本不愁,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1962年,盧樹華與長他7歲的曹國珍結了婚。但他們命不好,長子盧本書出生就嚴重聾啞,到現在都是單身。那時生產條件差,交通運輸靠人蓄,經濟困難,他的子女除盧本書沒讀過書外,其他3個也隻讀了2年書就輟學了,現在他們都各自成家另立。

2012年,因當地採礦和修建黃磷廠需要,鉛廠村民組實行整體搬遷,盧樹華一家考慮自己沒有手藝和經商能力,就在離鉛廠不遠的地方新建了120平方米的住房。

2014年,已73歲的盧樹華一家因兒子殘疾,夫妻倆年老,經濟主要靠種地養豬、兒子殘疾扶理費、地力保護費,生活拮據,向村裡申請了精准貧困戶,組織上給予了審批,並把盧本書納入低保對象。2017年,經胡光均想辦法做思想工作,他家養了10多隻雞,並教他養雞方法,這些雞雖然不能給他家增加很多收入,但能給他家帶來一些收入,還能改善他家生活。隨著歲月流逝,盧樹華夫婦年事已高,不能再種地了,2019年11月,胡光均協助給他全家成功申請了低保,保証他家吃穿不愁。每年瓮福黃磷廠的土地剝離款他家有上千元,經濟不算困難。

今年春節,疫情嚴重,幫扶干部打盧樹華電話了解疫情,可他的手機因欠費停機。后來才知道是當地要求村民們呆在家裡,不要串門,不會在手機上交費的盧樹華干著急。知道情況后,幫扶干部主動到他家,一步步教他如何使用手機交費,交費成功后,看到他手機接到信號發出亮光和悅耳的聲音,他們一家都笑了,顯得幸福而又舒心。(瓮安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