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高流村:從“吃水難”到“喝好水”

李宇

2020年11月26日15:1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許明高在門口接水。李宇 攝

從畢節市區一路驅車,約90分鐘抵達高流村,這個位於畢節市最北邊的山村,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曾因一度缺水而陷入困境。“高流大隊山連山,眼望大河喊口干,缸裡沒有三碗水,家中缺糧又少穿。”這首流傳至今的民謠,是對高流村吃水難的真實寫照。

高流村民居大多依山而建,山下雖是滾滾而下的赤水河,但由於海拔落差大,河水引不上來,加上村裡沒有水源,村民隻得在山上挖小水塘蓄水,生活用水用得是水塘裡的雨水,地裡的庄稼也望天養活。

“山上小水塘和院壩裡用臉盆土罐接的雨水一直是村民的主要飲用水來源。”村裡80多歲的老人許光福回憶著,沒水的日子,每逢干旱、下大雨或刮風的時候,從山塘裡引來的水就會變得渾濁,有時接一盆水能有小半盆泥沙,喝了還會拉肚子。

懸崖上的高流天渠。李宇 攝

面對這樣的情形,1958年,高流村向惡劣的自然條件發起挑戰,下定決心劈山引水。在保証工程推進並兼顧農業生產的同時,由10多名婦女組成“穆桂英排”和30多名勞動力強的村民組成長修隊,長年駐扎在懸崖上的山洞“娃娃洞”裡堅持鑿岩修渠,農閑時村裡的其他勞動力也紛紛參與修建,歷時6年時間,在條件極為艱苦,修建期間犧牲4人的情況下,一條主渠長約6000米,1700多米從懸崖穿過的“高流天渠”正式通了水。

有了水,高流村家家戶戶開荒造田,幾個月后,谷種變成了飯桌上香噴噴的白米飯,高流村徹底告別了世代缺水、少糧的苦日子。直到今天,高流村的水田面積已經增長到700多畝,成為村民們糧食的主要來源之一。

6年披荊斬棘,“天渠水”讓高流村3000多人從“吃水難”到“有水吃”持續了數十年還生生不止。

懸崖上的高流天渠。李宇 攝

“幾十年來,高流村家家戶戶都用天渠水,雖沒有參與修建,但我們始終都在保護著它。”54歲許明高的父親是當年參與修渠的一員,老人已經離世,但是對於父輩們留下的水渠,許明高十分愛惜。幾年前,高流村組織村民對水渠進行修復,許明高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

懸崖上的高流天渠。李宇 攝

隨著高流村村民們生活的日益變化,高流天渠的水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飲水安全的需求。隨著脫貧攻堅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建設的實施,2018年,高流村選擇了生機鎮八大水庫之一的小和平水庫為飲用水源,通過1年的時間,於2019年8月工程完工正式投入使用,管網總長93.3公裡,覆蓋了全村12個村民組,讓村民們不僅“有水吃”,更要“喝好水”。

在許明高家門口,有兩根供水管立在門前,一個是“天渠水”,另一個是水庫水。“天渠水主要用作喂養牲畜、洗衣服,水庫水便用來煮飯、飲用,再也不用擔心沒水吃了。”許明高說。

懸崖上的高流天渠。李宇 攝

如今,行走在高流天渠上,盡管重新修復過,但在懸崖峭壁邊,寬的地方僅有1米出頭,窄的地方甚至難以錯開身子。一旁是深深山谷,一旁是陡峭絕壁,清澈的水流便從中間的溝渠裡流淌,水流不大,但卻經久不息。現在,盡管高流村已未將高流天渠作為飲用水源,但天渠水仍然澆灌著村裡的3215畝耕地,助力高流村產業持續發展。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