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舍小家為大家 扎根一線當好群眾貼心人 

——記貴州省畢節市總工會派駐赫章縣鐵匠社區第一書記胡映

2020年11月26日15:3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胡映(右)和社區干部走訪。
胡映(右)和社區干部走訪。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我始終牢記,要時刻以國為任、以家為念,砥礪前行!”滿懷激情、鏗鏘有力地說出這句話的人,是貴州省畢節市總工會派駐赫章縣鐵匠鄉鐵匠社區擔任第一書記的胡映。

1985年12月出生的胡映,是七星關區層台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他,於2004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學習。從2004年9月到2017年3月轉業待安置前,胡映一直在部隊學習和工作,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軍人。

2017年12月。胡映轉業到畢節市總工會工作,彼時的畢節市,脫貧攻堅鏖戰正酣,剛到單位不久,單位領導就找胡映談話,希望他能夠參加駐村,在脫貧攻堅一線去磨練和奉獻。

脫軍裝不脫底色

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彼時的胡映,原本剛剛結束多年來聚少離多的家庭生活,沉浸在一片快樂之中。面對一家人來之不易的團聚,胡映實在無法張口。只是在夜深人靜之時輕輕打開燈,安靜地看著妻子熟睡的樣子,一遍遍地撫摸著孩子稚嫩的臉龐,思緒萬千。

直到臨行,胡映才不得不告訴家人。“雖然得到了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但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們的無奈和不舍。”胡映說。

三年來,面對頻繁的崗位調整,胡映堅決服從命令。始終做到脫軍裝但不脫軍人底色,環境變但為民服務的初心不變,崗位換但務實扎實的工作作風不換,把一腔熱血和一片真情,揮洒在了山青水秀的靈秀苗鄉。

自駐村以來,胡映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過問家裡的事,有時忙起來連噓寒問暖都顧不上,反倒是得到了家人滿滿的愛。每到周五,胡映的媽媽總是打電話詢問他:“兒子,這周回家嗎?在下面天天吃食堂,你回來我就給你做好吃的。”他知道,那是媽媽對他愛……

胡映的兒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周一爸爸能夠送他去上幼兒園,周五能夠接他回家。雖然胡映和兒子拉了很多勾,但是也毀了很多約。

和妻子通話時,不管是開心還是抱怨與委屈,妻子最后總忘不了叮囑他:“開車小心些,下隊時記得帶根棍子,別被狗咬了!”

這樣的點點滴滴,既是胡映駐村時期無限溫情的記憶,也是他堅持滿懷激情工作的無邊動力。

胡映的妻子,是畢節一中的骨干教師,教學壓力本來就大的她,還肩負著班主任的工作。胡映駐村期間,她被調到新校區工作,每天上下班至少要一個小時,根本無暇顧及家裡的事。

胡映的母親身體狀況差,每三個月就要用一次藥。特別是在胡映有了二胎以后,無論是兒子生病住院,還是家裡零零碎碎的瑣事,他都從來沒有參與過。這讓他直感嘆家人承擔了太多……

因此隻要一回到家,不管有多疲憊,胡映都要主動在家帶孩子並鼓勵家人出去走走。因為他知道,這既是自己發自內心的愛與關心,更多的,則是一種愧疚和補償。

建強班子,舞活“龍頭”

想干事體現的是擔當,能干事體現的是素質,干成事體現的是標准。在胡映看來,工作實績才是自己人生最大的追求和最實的初心。

在部隊期間,胡映一直從事黨建工作。他深知,不把社區“兩委”這個“龍頭”建強,就不可能真正把龍舞起來。因此,一到社區擔任第一書記,胡映就堅持在“兩委”班子中抓公平、抓公正、抓團結,將組織生活抓落實、抓正規、抓嚴肅。

兩年多來,胡映共主持開展嚴肅正規的組織生活60余次,每天利用半小時帶領社區“兩委”學習扶貧政策法規,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認真抓好黨支部規范化建設。2018年,鐵匠社區黨支部被貴州省委組織部表彰為“全省優秀基層黨組織”。

針對居民參加群眾會不積極的現狀,胡映在7個村民組安裝10個大喇叭,每天定時播放相關信息,讓居民在日復一日的宣傳中熟悉政策、增進理解,讓小陣地真正發揮大作用。

鐵匠社區人多地廣,胡映駐村之初,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非常繁重。到了2019年,鐵匠社區仍然同時面臨著環鄉路和4.5公裡的通組路建設,需征地240余畝,涉及群眾130余戶。

在前后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胡映每天帶領社區“兩委”干部沒日沒夜地協調征地、化解矛盾,最終順利完成了工作任務。

如今的鐵匠社區舊貌換新顏,兩個安全飲水工程的成功實施讓老百姓從此吃上放心水,在12公裡的通組路和9.8公裡的連戶路完成建設后,群眾的出行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這些年來,胡映帶領社區先后發展大棚蔬菜、辣椒和種桑養蠶等產業,在不斷試錯中調整思路、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初步形成了以蔬菜大棚、種桑養蠶和中藥材種植為引領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社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9826元,貧困發生率從13.46%下降到2.73%。

從產業單一到各產業齊頭並進,鐵匠社區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凝聚著畢節市總工會和胡映的不少心血。兩年多來,胡映積極跑單位、跑愛心企業,先后爭取到各類幫扶資金170余萬元,受到了社區干部群眾的點贊。

甘當群眾的貼心人

知民愛民是最硬的作風和最好的方法。從小生活在農村,每次看到老鄉,胡映都感到很親切,每次走村入戶,胡映都感到很熟悉,每次和村民坐在小板凳上拉家常,胡映都感到很快樂,每次給老百姓解決了實際困難,胡映都感到很欣慰。

胡映深知,知民心才有感染力,暖民心才有凝聚力,聚民心才有戰斗力。因此,他要求自己既要當好駐村第一書記,也要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鐵匠社區是鄉政府所在地,是全鄉的“門面”和“招牌”。2019年,胡映在走訪時了解到社區普遍缺乏垃圾箱和垃圾桶,便先后爭取資金36萬元購買移動式垃圾箱59個、垃圾桶1250個,實現了全社區20戶以上聚居點垃圾箱全覆蓋,環衛桶配置到戶。全面解決了社區環衛設施大問題,干部群眾紛紛向胡映豎起了大拇指。

2019年5月的一天,一陣猛烈的鈴聲把胡映從夢中驚醒,電話那頭傳來朱美秀老人焦急的聲音:“胡書記,我兒媳婦天不亮就騎三輪車去干農活,路上連人帶車摔下了路坎,現在人已經不行了,快來幫幫我吧。”

匆匆穿好衣服,胡映一邊駕車一邊通知社區干部。當趕到朱美秀家時,朱美秀老人的兒媳婦已經死亡,患有精神病的兒子被嚇得瑟瑟發抖,三個小孩哭成一片。

“胡書記啊,如今我家裡的頂梁柱去了,我已經70多歲,怎麼把三個小孩帶大?我好想替她去死啊!”朱美秀老人緊緊地抓住胡映的手哭訴。“那一刻,我的心也碎了。強忍著淚水,我隻好一邊安撫老人一邊通知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前來幫忙。”胡映說。

胡映在處理好朱美秀老人兒媳婦的遺體后,困難來了。當時朱美秀家裡沒有任何現金,銀行卡裡隻有150元錢,根本不夠操辦后事。知曉情況以后,他和社區“兩委”的同志立即湊了2800元錢交給老人,讓她去買急用的東西。隨后,胡映第一時間向單位報告並申請到了5000元的困難救助金,但當天是周末,錢要下周才能到賬。沒有任何疑慮,胡映從自己的信用卡裡透支5000元錢交給了老人。

在接下來的四天時間裡,胡映和社區干部全程幫著操辦民政救助金、救濟糧申請、遺體火化、墓地協調等事宜。往后,胡映隔三差五就要到朱美秀家去坐一坐,和老人說說話,給小孩子們帶去飲料和零食,頻繁地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個月后的一天,當胡映再次走訪朱美秀家時,老人動情地說:“胡書記,你每天這麼忙,就不要再操心我了,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我一定會堅強地生活下去,把孫子孫女撫養成人。”

用真心換取信任,以真情贏得支持。兩年多來,胡映先后為群眾辦下了一批好事實事,解決了52件撓頭事和糟心事,社區脫貧形象大幅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因實績突出,胡映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被考評為優秀,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展現出了軍人的風採。

“前幾天,我在走訪貧困戶楊世英時,楊世英老人問我什麼時候回單位,當得知我明年可能就要回去后,老人說真希望我能多呆幾年。”胡映說,那一刻,他感動了。在他看來,百姓的挽留和不舍,就是對自己駐村工作的最高榮譽和最好褒獎。(文/圖 黃忠貴 李學友 )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