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謀劃“早”種得“巧” 產業發展掀熱潮

2020年11月24日10:5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據大方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11月17日,在大方縣興隆鄉獅子村村集體合作社的基地裡,村民們在田間勞作,正忙著除草、挖溝、擺蒜、蓋蒜……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地開展小蒜種植,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這樣的場景,正在大方縣各鄉各村輪番上演,秋冬接茬種植的腳步一刻不停,今年第二次豐收的圖景變得愈發清晰。

近年來,大方縣依托本地農業基礎好以及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產業基礎等優勢,強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根據不同的季節,有效利用種植空檔期,針對性地選擇蔬菜種植,增加土地使用效率,把閑置的農田和時間轉變成經濟效益,提高農田增收價值,助民增收。

謀劃“早”,冬無閑田滿庭芳

“幫助村民增收才是硬道理,辣椒收完后,為確保群眾增收‘不斷檔’,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按照保証當期、近中互補、謀劃長期的富民產業發展思路,選擇群眾易接受、產量高、價格穩、見效快,能帶動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的小蒜產業,著力打造500畝秋冬種示范基地。”興隆鄉獅子村駐村工作隊隊員陶磊介紹。

田間培訓來“輔陣”。全縣充分利用“雲龍山廣播電台”“村寨大喇叭”、流動宣傳車等,重點宣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保險及賠付政策知識,提高群眾知曉率和自覺性,同時,及時發布天氣變化等信息,確保群眾根據天氣狀況合理安排收割種植。

“春耕、夏收、秋種、冬播,一年四季,隻要農忙,駐村工作隊就給我們送來貼心的服務,不但提供技術保障,又是講解技術知識,還親自到地裡給我們幫忙。有了他們,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日子也越來越好了。”看著助農工作隊忙碌的身影,獅子村村民項奇深有感觸地說。

農技專家來“助陣”。全縣提前做好農機預定、保養、搶修等工作,同時,為了確保收成,還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送“技”到村進寨,深入田間地頭,把科學種植管理技術培訓的課堂搬到了田裡,確保群眾懂得種、種得好,為群眾增收致富夠上一份“雙保險”。

“我們年紀大了,不方便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業,一天有80元的收入,既能料理家裡的田地,又能補貼家用,減輕子女們的負擔,現在的生活和以前大不一樣了。”鼎新鄉長豐村村民陳合秀識字不多不會記賬,心裡卻有一本明白賬,一邊勞作一邊說。

種得“巧”,一地多收鼓腰包

“我們要盡自己所能,既要幫助村民解決長遠的發展問題,也要幫助他們化解燃眉之急。”黃泥塘鎮化理村黨支部書記高德先說。“收完烤煙,我們村集體合作社就及時組織土地翻犁,巧借田地“空閑時間”,積極引導群眾種植蔬菜”。

建強黨的組織。在鳳山鄉銀川村的“黨員責任田”裡,廣大黨員干部深入落實黨員幫扶責任,主動認領“責任田”,爭分奪秒地與群眾開展田間勞動,及時翻犁土地,借田地空檔期,因地制宜,第一時間補種蔬菜等農作物,使得一地多收,切實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引領群眾增收致富。

“按照村務共商、規劃共謀、資源共享、產業共建、矛盾共調的原則,銀川村與店子社區、棲鳳社區、杉坪村等四個村組建成立聯村黨委,實現抱團發展。”鳳山鄉副鄉長、銀川村黨總支書記楊天嘯說。“積極開展‘亮踐’行動,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先后成立天星橋、啰嘟、五營盤3個產業黨支部,劃分黨員責任田35塊,扎實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據了解,大方縣探索在產業相近、地域相鄰、資源互補的行政村之間組建聯村黨委6個,在村民小組建立黨支部112個、在自然村寨建立黨支部83個、在產業鏈建立黨支部20個、在合作社建立黨支部37個,進一步夯實基層黨建,積極將黨組織的組織力轉化為生產力。

育強經濟組織。大方縣圍繞“誰來領辦、領辦誰、用什麼領辦、怎麼領辦”“四個領辦”思路,研究出台《大方縣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准則(試行)》《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獼猴桃產業管理辦法(試行)》《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牛產業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全面推進黨支部領辦村級集體合作社。

目前,大方縣注冊成立黨支部領辦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286個、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276個,實現100%的村組建村集體合作社、100%貧困戶加入村集體合作社。

為加快秋冬種推進力度,切實增加群眾收入,大方縣突出黨支部“領”的作用、“領”的力度、“領”的效果,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廣泛動員黨員干部群眾立即行動起來,全力以赴搶抓有利天氣,堅持早謀劃早部署,在全縣迅速掀起了秋冬種熱潮。(張弘弢)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